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長恩法師:用心待人才有家的和樂

「長恩法師◎簡介」
畢業于台灣彌陀禪寺寶華佛學院,1989年依止上證下能法師出家。
獲緬甸國際佛教大學榮譽特優學士學位;2007年考獲斯里蘭卡柯拉尼亞大學特優碩士學位。
受委為森州大馬佛總弘法主任;目前于波德申海邊路12英里創辦「法海蘭若」靜修道場。

  家,其實就是人,人就是家,有人就有家,回家的感覺真好;但也有人認為,家就是“枷鎖”?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嗎?

1.生長在一個怎樣的家,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請師父談談怎樣是理想的家、心靈之家?

  嬰孩,三個人就成一個家園;一者是,二者非,三者三國演義就出現了!
夫妻之道,如果懂得人生道理,就會懂得處理日常生活及人事物上的運作,將小小的家園處理得圓融,懂得圓滿彼此,互相包容,化解矛盾。
  夫妻之間要互相學習與成長,因為每個人在世間不是單一而生存;就像這個杯,它要感恩這張桌子,才可以放置在這裡,一切都是有因有緣。同樣一對夫妻的因緣,是要彼此瞭解,學習成長中沒有一定是你對我錯的。人生當中不可能沒有錯,錯讓我們從中去學習改正、修正。
  一般的俗人,只要聽好的,看好的,追求美好的一面。當不好的境界來到了,就不能接受!其實,追求美好,即是一種貪念和我慢心,形成一個我執重的人,追求的慾望就會越來越高。
  作為學佛人,不是一味去追求,而是要去學習發願。因為有求必有失,當你失去時,就會煩惱、痛苦;不能得解脫,身心就會不健康,墮落下去,就等于處在地獄,地獄就在當下的一念啊!我們學佛人時常要鼓勵常生三顆心:1.慚愧;2.懺悔;3.感恩的心。如果不知慚不知愧,如何去懺悔呢?又如何去談什麼感恩、慈悲心……等等心呢?所以,此三顆心是同一體的心,相關係的一顆心。阿彌陀佛!
  一對夫妻要發願,有願就有力量,推動彼此向前進,為什么不是要發誓呢?一般上,夫妻都是發誓相愛到白頭偕老,但是一旦發誓就會有所壓抑;要知道人生是在坎坷的道路上成長,當逆境來臨時,彼此就會摩擦、折磨、痛恨對方。
  然而,發願的狀況就不一樣,發願使我們能夠有所成就,消除煩惱,救己救人。

2.每個人都希望“家和萬事興”,然而要掌握得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有人來哀歎:師父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您怎樣答?

  要成立一個家,要從人生的教育開始。佛教,就是人生的教育,佛教不只是一種宗教,佛陀教導我們十二因緣法,就是告訴我們一切的事物,都是有它的因緣,不是單一的生存。所以成為一對夫妻,是有因有緣,彼此要互相尊重。首先,就要先瞭解自己,作自我觀照,往內觀察,學習退讓、忍耐,培養慈愛心。
慈,是在于內;悲,是在于外,所以叫做慈悲。修行,若只是口頭上講而已,那就是有慈沒有悲。修也是在于內,行在于外,所以叫做修行。修行,即是改變行為,糾正自己,那是要從內而出。
  佛化家庭是很重要的,從小孩的教育做起,大人就要以身作則,不要把教育小孩的責任,都推到給那些安親班、托兒所;作父母的只是拼命地賺錢,卻沒把孩子的思想觀念教育好,如此一個家庭如何快樂與和平呢?為人父母,身教重于言教,一定要以身作則。
  佛教,最講究身教,凡事要以身作則,所以說:佛法難聞,人身難得,為什么,不是人生的生呢?那是因為生生滅滅,就是生命,而人身難得,本性與行為,就要像一個人,而不是動物的行為表現,但是世風日下,現代的人的行為,很多都是阿貓、阿狗的心態,他有人身,卻沒有人性!
  佛法,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圓滿的人,所以要學佛,就是要學做人,人成即佛成。
  家家一本難念的經,所謂的經,其實是一個不開口的老師,這裡的經,就是生活,修行在于生活啊!
  越難念的經,如果有佛法,那就更好念了,大家不要太忙,撥一點時間來給彼此,因為對方的存在,才有家的和樂。彼此要有感恩心和懺悔心,就會出現菩提心和慈悲心,用這樣的心來對待家人,一定和樂安祥。

3.為何一對本來相愛的夫妻,最后要吵架、打架,婚前婚后兩回事,家,曾幾何時變成枷鎖呢?

  生命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從一個家開始。來到佛堂,你會發現,一起來禮佛的夫婦是最幸福的,當我們上香后,雙掌合十,五指相貼時,提醒我們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你的五美,加上我的五美才算是完美。
從拜佛、禮佛的簡單動作中,確是可領悟到待人處事的大道理──雙掌翻上去,十根手指頭放下來,表示:放下十惡,起來時我要修十善。每個動作都在給我們提醒和教誨,夫妻兩人同時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家,肯定是和樂的家。
  當我們念“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裡頭的眾生,一般人都以為指的是別人,其實自己也是一個眾生。怎么說呢?因為眾生就是一位煩惱的人。請問,你們是煩惱的人嗎?所以,我們不要往外看,要往內看,指的是自己,即是要先自度,才能度人。所以,夫妻吵架、打架,要先反省自己,先改變自己,才來感化別人。

4.一般人常說:沒家煩,有家更煩,不如出家去!一般人認為出家眾是沒有煩惱的,所以,都愛把煩惱拋給出家眾去解決。從形形色色的煩惱中,師父,您認為夫妻之道,最大的問題在哪裡?

  我鼓勵一對戀人,婚前先去上婚前輔導教育課程,一般人說:愛的反面就是恨,我們不要落入貪愛、執著,帶來煩惱的愛。我們要培養慈愛,loving kindness,巴利文稱:Metta ,佛陀教導我們中道,即是不偏左邊,也不偏右邊,就是要在中間,中道是正知正見,破除邪知邪見,要懂得分辨善與惡,才是大善知識。
  今生有緣相愛作為夫妻,彼此就要知恩、感恩、報恩,時時生起慚愧、懺悔及感恩的心,夫妻相處之道,要學習取人之長處,補己之短,有緣成為一家人,即要包容對方的缺點,視眾生如家人,處處皆吾家,處處皆道場。

發布日期: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晚上8.00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21版
普陀書軒緣整理

相關文章
聯絡處:
釋開寧 Seck Kai Ling
No.88,Jalan Faraday,Bukit Dumbar,11600 Jelutong,Pulau Pinang.
電話:604-6571625 傳真:604-6573672
部落格:http://junlingcom.blogspot.com/
電子郵件Email:seckkailing@gmail.com

2008-2016 馬來西亞檳城釋開寧 Malaysia Pulau Pinang Seck Kai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