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傳聞法師:好人應該做馬上做!

  不久前中國廣東省佛山的兩歲女童王悅(小悅悅),先後遭兩輛車輾過,18名路人見死不救,直到第91名路人陳賢妹經過,才抱到路邊並呼救,小女孩最終不幸過世……
  小悅悅悲劇引起巨大回響,事件觸動和激怒了世界數百萬人,對18名路人的冷漠和冷血,讓大家都目瞪口呆,掀起人性的反思,曾幾何時,人心已變得如此冷漠?……


1.日本《產經新聞》以“佛山沒有佛,中國人心冷漠”為題評論,韓國媒體則指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已變質成為極度的利己主義,小悅悅悲劇掀起社會道德的討論,但終究是以個人道德修養為基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請問傳聞法師,為何人心逐漸變得冷漠?

  人心逐漸變得冷漠,那是因為現代人生活太忙碌,壓力大,內心就會不平靜,很煩惱,他會對週遭發生什么事情,都不敏感,或有心無力。想去做,卻做不到,造成自己沒有那個力量,這都是一般的社會現象,再加上人本來就有自我保護,那份自私的心態,因為自私,所以冷漠。
  另一方面,人們忽略了群體共生的原則和理念,從緣起的法則去看,社會群體共生本來就是人類的基本生存方式,大家應該彼此互相關懷。以前的時代,家裡沒有人,會叫鄰居幫忙看顧,可是現在的人,彼此已失去安全感,再加上區域治安問題,更令人加深自我的保護,最近在報章上看到,雪洲蕉賴皇冠城一家神料店做生意都要拉上鐵門,關起門來做生意,因為他們被日前一家迷你市場發生的劫案嚇怕了,人們做生意都不敢把門打開,這是什么樣的社會?

2.請師父以佛法來看待小悅悅悲劇,有人認為“好心沒有好報”,而不願意伸出援手;就這“好人難做”的看法,請師父慈悲開示……

  因果是公平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些人覺得“好心沒有好報”,那是因為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大家都要求現報,我今天做了好事,就會有好的結果。所謂“果報”出現,其實有些是現世報,有些是未來報。
  有些人做好事,一旦遭受別人批評,就覺得很委屈,其實這顯露個人的智慧不夠,對因果不相信。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做任何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生命價值是幫助人

  有一部電影叫做《登峰造極(Vertical Limit)》,可與大家分享生命的價值。影片開頭就以一對父子登山,在遇到危險時,由於繩子過重,做爸爸的就叫兒子切斷攀登高峰的繩子,好讓兒子得救,做兒子的於心不忍,但經爸爸一再逼催之下,只好切斷繩子,結果兒子的生命被得救了,做父親的卻完成了他的慧命,這就是登山者的頂峰,他把這“成全”的精神傳承給了孩子,從外來看,肉身死了,但是本性是不生不滅的,他已證入那個不生不滅的境界,因為他已沒有“我”的存在,處在如此的“無我”狀況,去成全他人,完成了一位登山者的生命價值。
  佛以淨慧為命,以正法為身,生命的意義,乃至生命的價值,本來就是如此,大家因為貪嗔癡而蒙蔽了自己的覺性。
  我們除了相信因果。還要瞭解實相,世間一切本來就是虛幻的,生命的價值,就是去幫助人,一般人會認為很不值得為他人去棲牲生命,但是死是人的肉身而已,本性是不生不滅的,當你在幫助一個人時,你成全了別人,其實卻是真正的完成自己的慧命。
  善有善報一定有,我們不應該從外相上面,執著地以分別心去看待值不值得。當你以智慧去看待,就會看清楚那個生命的價值。慧命的完成,是無我的,是無條件付出。
  我在行者培訓營的課程裡,第一個環節是探討生命的意義,第二個環節是探討生命的價值,藉著《登峰造極》這部電影教人省思每個人生命的品質與價值。電影裡主要講述,有三個人在登高峰時遇到暴風雪,有六個人自願上山去拯救他們,在高峰上遇難的三個主角,其中有一個男生因無法支持,奄奄一息。在這最艱難時刻,氧氣筒只剩下一個,男主角自私地認為要放棄那位即將倒下的男生,不願分出氧氣筒,女主角卻不認同他的做法,雙方爭執起來。結果,那位自私男主角被一位登山者發現,要以繩子拉他上來時,他又因嫌繩子過重,唯恐自己救不到那位女孩,登山者把自己的繩子割斷,那位自私男主角也因而喪命!

犧牲自己完成慧命

  這部電影顯露人性的一面,一個人在救人當中,願意犧牲自己生命的時候,自己的慧命也完成了。
  什么叫做慧命?這就是佛教講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當我們提升生命的品質之後,生命就清淨了,才能做出慈、悲、喜、捨。我們幫助人,不要求回報,心甘情願去做,無條件付出。
  像小悅悅,只要有人肯舉手之勞,就可以搶救一條生命,為何路人皆如此冷漠、冷血?一般人在街頭看到死去的貓狗,都會將它抱起置放路旁,更何況是一個活生生的小女孩呢?這暴露了人性自私一面,是時候要省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了!

3.請師父談談,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公益與公義呢?

  行善要及時,遇到眼前需要你幫助的,就要馬上去做,不要計較;做,就對了!
  佈施,要有智慧;慈悲,也要有智慧。要嚴格審查公益團體,它的公信力,因為這是公義;沒有公義的社會,公益很難維持。
  以前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彼此都感到親切,大家迎面的問候語是:“你吃飽了嗎?”人們日落而息,大家回家吃飯,吃飽散步,與鄰居聊天,彼此問候,大家都關心:你吃飽了嗎?
  可是,現代人的問候語是什么?是──“你在忙什么?”很多人都問我:師父,你最近在忙什么?卻沒有人問我:“你吃飽了嗎?”哈!
  現代人都很忙,“忙”變成口頭禪,見面就問:你在忙什么?卻沒有過去那種“你吃飽了嗎?”那樣溫馨,那樣彼此關心,真誠的問候。
  請將彼此的心拉近,少點冷漠,多點溫暖!

【法師提醒】:
  好人應該做,好人不難做,我們要瞭解生命的意義,是提升生命的品質,生命的價值就是幫助一切眾生。

發布日期:2011年11月13日星期日晚上11.14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20版
相關文章
聯絡處:
釋開寧 Seck Kai Ling
No.88,Jalan Faraday,Bukit Dumbar,11600 Jelutong,Pulau Pinang.
電話:604-6571625 傳真:604-6573672
部落格:http://junlingcom.blogspot.com/
電子郵件Email:seckkailing@gmail.com

2008-2016 馬來西亞檳城釋開寧 Malaysia Pulau Pinang Seck Kai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