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普陀書軒緣有了新網站

  普陀書軒緣感恩網友長期以來的支持,新網站將會繼續更新資訊。 同樣帶領大家在佛法大道上精進。
普陀書軒緣有了新網站:http://www.phortormarginbookstore.org/請自行轉貼)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傳聞法師:好人應該做馬上做!

  不久前中國廣東省佛山的兩歲女童王悅(小悅悅),先後遭兩輛車輾過,18名路人見死不救,直到第91名路人陳賢妹經過,才抱到路邊並呼救,小女孩最終不幸過世……
  小悅悅悲劇引起巨大回響,事件觸動和激怒了世界數百萬人,對18名路人的冷漠和冷血,讓大家都目瞪口呆,掀起人性的反思,曾幾何時,人心已變得如此冷漠?……


1.日本《產經新聞》以“佛山沒有佛,中國人心冷漠”為題評論,韓國媒體則指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已變質成為極度的利己主義,小悅悅悲劇掀起社會道德的討論,但終究是以個人道德修養為基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請問傳聞法師,為何人心逐漸變得冷漠?

  人心逐漸變得冷漠,那是因為現代人生活太忙碌,壓力大,內心就會不平靜,很煩惱,他會對週遭發生什么事情,都不敏感,或有心無力。想去做,卻做不到,造成自己沒有那個力量,這都是一般的社會現象,再加上人本來就有自我保護,那份自私的心態,因為自私,所以冷漠。
  另一方面,人們忽略了群體共生的原則和理念,從緣起的法則去看,社會群體共生本來就是人類的基本生存方式,大家應該彼此互相關懷。以前的時代,家裡沒有人,會叫鄰居幫忙看顧,可是現在的人,彼此已失去安全感,再加上區域治安問題,更令人加深自我的保護,最近在報章上看到,雪洲蕉賴皇冠城一家神料店做生意都要拉上鐵門,關起門來做生意,因為他們被日前一家迷你市場發生的劫案嚇怕了,人們做生意都不敢把門打開,這是什么樣的社會?

2.請師父以佛法來看待小悅悅悲劇,有人認為“好心沒有好報”,而不願意伸出援手;就這“好人難做”的看法,請師父慈悲開示……

  因果是公平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些人覺得“好心沒有好報”,那是因為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大家都要求現報,我今天做了好事,就會有好的結果。所謂“果報”出現,其實有些是現世報,有些是未來報。
  有些人做好事,一旦遭受別人批評,就覺得很委屈,其實這顯露個人的智慧不夠,對因果不相信。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做任何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生命價值是幫助人

  有一部電影叫做《登峰造極(Vertical Limit)》,可與大家分享生命的價值。影片開頭就以一對父子登山,在遇到危險時,由於繩子過重,做爸爸的就叫兒子切斷攀登高峰的繩子,好讓兒子得救,做兒子的於心不忍,但經爸爸一再逼催之下,只好切斷繩子,結果兒子的生命被得救了,做父親的卻完成了他的慧命,這就是登山者的頂峰,他把這“成全”的精神傳承給了孩子,從外來看,肉身死了,但是本性是不生不滅的,他已證入那個不生不滅的境界,因為他已沒有“我”的存在,處在如此的“無我”狀況,去成全他人,完成了一位登山者的生命價值。
  佛以淨慧為命,以正法為身,生命的意義,乃至生命的價值,本來就是如此,大家因為貪嗔癡而蒙蔽了自己的覺性。
  我們除了相信因果。還要瞭解實相,世間一切本來就是虛幻的,生命的價值,就是去幫助人,一般人會認為很不值得為他人去棲牲生命,但是死是人的肉身而已,本性是不生不滅的,當你在幫助一個人時,你成全了別人,其實卻是真正的完成自己的慧命。
  善有善報一定有,我們不應該從外相上面,執著地以分別心去看待值不值得。當你以智慧去看待,就會看清楚那個生命的價值。慧命的完成,是無我的,是無條件付出。
  我在行者培訓營的課程裡,第一個環節是探討生命的意義,第二個環節是探討生命的價值,藉著《登峰造極》這部電影教人省思每個人生命的品質與價值。電影裡主要講述,有三個人在登高峰時遇到暴風雪,有六個人自願上山去拯救他們,在高峰上遇難的三個主角,其中有一個男生因無法支持,奄奄一息。在這最艱難時刻,氧氣筒只剩下一個,男主角自私地認為要放棄那位即將倒下的男生,不願分出氧氣筒,女主角卻不認同他的做法,雙方爭執起來。結果,那位自私男主角被一位登山者發現,要以繩子拉他上來時,他又因嫌繩子過重,唯恐自己救不到那位女孩,登山者把自己的繩子割斷,那位自私男主角也因而喪命!

犧牲自己完成慧命

  這部電影顯露人性的一面,一個人在救人當中,願意犧牲自己生命的時候,自己的慧命也完成了。
  什么叫做慧命?這就是佛教講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當我們提升生命的品質之後,生命就清淨了,才能做出慈、悲、喜、捨。我們幫助人,不要求回報,心甘情願去做,無條件付出。
  像小悅悅,只要有人肯舉手之勞,就可以搶救一條生命,為何路人皆如此冷漠、冷血?一般人在街頭看到死去的貓狗,都會將它抱起置放路旁,更何況是一個活生生的小女孩呢?這暴露了人性自私一面,是時候要省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了!

3.請師父談談,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公益與公義呢?

  行善要及時,遇到眼前需要你幫助的,就要馬上去做,不要計較;做,就對了!
  佈施,要有智慧;慈悲,也要有智慧。要嚴格審查公益團體,它的公信力,因為這是公義;沒有公義的社會,公益很難維持。
  以前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彼此都感到親切,大家迎面的問候語是:“你吃飽了嗎?”人們日落而息,大家回家吃飯,吃飽散步,與鄰居聊天,彼此問候,大家都關心:你吃飽了嗎?
  可是,現代人的問候語是什么?是──“你在忙什么?”很多人都問我:師父,你最近在忙什么?卻沒有人問我:“你吃飽了嗎?”哈!
  現代人都很忙,“忙”變成口頭禪,見面就問:你在忙什么?卻沒有過去那種“你吃飽了嗎?”那樣溫馨,那樣彼此關心,真誠的問候。
  請將彼此的心拉近,少點冷漠,多點溫暖!

【法師提醒】:
  好人應該做,好人不難做,我們要瞭解生命的意義,是提升生命的品質,生命的價值就是幫助一切眾生。

發布日期:2011年11月13日星期日晚上11.14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20版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長恆法師:醫藥濟眾走入社會


  《藥師經》是漢地流傳很廣的一部經典,經文融會了持咒、懺悔、淨土、菩薩行願等多種法益,方便芸芸眾生契機契理領受,唯有親自體驗、受持,方能明瞭箇中法味……

[長恆法師◎簡介]
修成林佛教寺院住持
修成林洗腎福利基金創辦人兼主席
--------------------------------------------------------------------------------
1.《藥師經》宣揚莊嚴清淨的東方琉璃世界,並願眾生無有病苦,消災延壽,請長恆法師分享這一帖心藥,如何普度眾生?

  《藥師如來本願經》中說:“東方過娑婆世界十恆河沙佛土之外,有佛土名為淨琉璃,其佛號為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佛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他以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為二大脅侍,化導救濟有情眾生。
  藥師佛悲心深切,在他行菩薩道時發起十二大願,教化世界的苦難眾生,護佑我們脫離疾病的苦痛,使身體康健、延長壽命,遠離生命的災難、障礙,解脫一切苦惱憂擾。
  藥師如來不僅能醫治我們身體上的病痛,同時也能醫治我們心靈疾病,醫治我們智慧上的不圓滿以及悲心的不圓滿。藥師佛瞭解眾生可能一開始無法直接感受他深切的悲願,所以藉由先醫治好眾生病痛的因緣,再醫治眾生的心。
  廣義而言,一切諸佛都是大醫王,能醫治眾生一切身心的煩惱與痛苦,而藥師佛特別以醫藥濟助眾生而著名。
  好比修成林洗腎中心及中風康復中心的病人,我都鼓勵他們持誦藥師佛號及藥師咒。早期修成林藥師佛像設置在樓上的大殿,后來為了方便不良行動的病人,我們特在樓下建設藥師殿,並在庭院處設一藥師洞,巖洞裡裝置108尊藥師佛像,信徒可在那裡禮拜藥師佛、持誦藥師佛號。
  《藥師經》提到,如果有親友生病,可以對著食物、藥品、淨水,至心誦持108遍藥師佛號或藥師咒,再讓病人服食,以消除病苦、安樂身心,唸咒病除;最好是由病人自己念,除非病情沉重無法自己修持,才由親友代為持念。
  除了持咒治病,針對長期受病痛折磨或其他水災、火災、疾疫、戰爭等災厄危難,《藥師經》也提出延壽、免難方法,包括受持八關齋戒、造立佛像七尊、禮拜供養、誦經、燃七七四十九盞長明燈、放生等儀軌,因此每年藥師佛聖誕,修成林皆舉辦藥師法會,歡迎大家來共修或點燈。
  因此,修習藥師法門便是通過自己真誠的懺悔和藥師如來的本願力,轉化心念,擴大心量,改變成熟業力的客觀條件,使惡業不再出現,真正拔除業障。

2.《藥師經》從一開始的淨土分析,到十二大願的述說,再到行門的提示,都離不開現世人間,教人如何正確認識人生。請師父解讀十二大願的修行典範……

  藥師佛的十二大願,是藥師佛在地行菩薩道時,感受娑婆眾生種種苦惱,悲憫而發十二大願,救眾生脫離一切病苦與厄難,分別是:
  (一)願生佛平等,令一切有情,如藥師佛般正報莊嚴,並令眾生一切皆如藥師佛無有差別。
  (二)願開曉事業,令幽冥眾生,心開意解,普得佛法智慧,行菩薩志業,成滿菩提。
  (三)願資生無盡,令無盡的法受慧解,所需用物不論世間、出世間都無所缺乏。
  (四)願安立大乘,令行邪道者,入菩提道中,令聲聞乘者入大乘中。
  (五)願戒行清靜,令具足清淨梵行,成滿佛法最勝廣大戒行;若戒行缺失令得安穩,不墮惡趣,還令受持正戒,不在漏失。
  (六)願諸根完美,截斷眾生過去業力,拔其根本。令眾生還復端正莊嚴,無有殘缺(令殘缺者轉其殘缺,化做生命的勇者)。亦令心靈智慧明朗,無有黑暗、苦惱(六根具足而心靈殘缺方是真殘缺,藥師佛拔其根本心靈黑暗,由根本處斷除殘缺的業種、業行,令黑暗殘缺轉為光明的身心、聰明智慧的圓滿人身)。
  (七)願身心安康,無依牯者,為作依牯。無救護者,為其救護。藥師佛為一切眾生而作廣大依牯,並除減眾生一切身心病苦、憂惱,令得安樂。家眷生活所需都令滿足,無有缺乏。還要令得解脫生死,得證無上菩提,離生死之患,畢盡大樂。
  (八)願轉女成男。轉女人之一切煩惱、軟弱、依賴心、不定。成大丈夫之無憂懼、柔和、堅強、安定。簡而言之,轉小女人之心行為大丈夫之心行,並得到無上菩提,廣大安樂。
  (九)願回邪歸正。眾生若被邪魔、外道所牽纏,而墮邪見業網,皆令還歸正見、正道而得解脫。乃至攝受邪魔轉其邪心邪悟,為正心正悟,漸漸修學菩薩之行,同證解脫。並令一切有情速證解脫之道。
  (十)願刑縛解脫願。若有眾生枉死冤獄,招受災難,身心憂苦,以藥師佛威德福力,令諸有情離牢獄、災難、欺凌,一切憂苦,皆得解脫。
  (十一)願得妙飲食願。願一切有情乏少飲食,佛以其威德福力令得妙飲食,令免為求食故而造惡業,而至于墮落。在以微妙佛法安樂建立,令趣解脫菩提之道。
  (十二)願得妙衣具願。眾生貧苦乏少衣服,受于蚊蟲逼惱、寒熱憂惱,佛以其威神福力令得妙衣服,離蚊蟲寒熱,一切苦惱,得一切寶莊嚴妙具,一切所需皆令滿足。

3.請您談談修成林與藥師佛的特殊因緣……

  修成林寺院創辦人慈堅上人,當年以精研草藥醫治貧苦人家,並發願以慈善醫療救濟眾生。她老人家慈悲為懷,當年發生513事件,四處戒嚴,她不懼危險,將煲好的藥湯一碗一碗地送給受傷及患病信眾,傳授藥師佛法門來安撫大眾苦惱的心。
  由于當時沒錢買佛像,修成林大殿的藥師佛像,還是她老人家親手用水泥塑像而成呢!她長期帶領藥師共修,是為了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好好修行,這是藥師佛的善巧法門。
  因此,修成林以專修藥師佛法門而廣結善緣至今,以慈善醫療為主要宏願,發揚自利利他的精神,長養一代又一代的法身慧命。

【法師提醒】

  藥師佛所發的大願以及各種善巧方便,無非針對世間各種問題,而生起救拔的心,藉此也啟發我們,除了祈求佛菩薩加持護念之外,更要學習藥師如來走入社會和人群,在自利利他中成就菩薩道,這才是修持藥師法門的根本。

發布日期: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傍晚7.06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20版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長恒法師::藥師佛治心病也治身病


  每當聽聞有人生病,佛教徒都會勸導持誦《藥師經》,禮拜藥師佛。被稱為“大醫王佛”的藥師如來應病施藥,不僅醫治身體的病痛,還能解開煩惱心結,我們應該如何修持,才能契入藥師如來的本願,服一帖開啟慈悲與智慧的良方呢?
  適逢農曆9月30日(陽曆10月26日)為藥師佛聖誕,且讓修持藥師法門的修成林寺院住持長恆法師,為我們點燃心燈,一探《藥師經》的智慧法海……

◎《藥師經》宣揚莊嚴清淨的東方淨琉璃世界,並願眾生無有病苦,消災延壽;經中更廣開方便法門,只要憶念藥師佛號,就能除病免難,說來可深可易。請長恆法師談談藥師佛的善巧方便法門……

  《藥師經》施設種種法藥,方便有情眾生領受法益,即有三種方便法門,以幫助眾生離惡趨善,分別是:(一)憶念佛名法門,(二)持咒法門,(三)供養法門。
  學習《藥師經》不單是拜一下佛,念一下《藥師經》,只是求消災延壽,平平安安過日子,還必須要與現實人生相結合,做到淨化人生,淨化心靈,淨化世界。這個意義就很深刻,很廣大,很深微,就是教如何做人的道理,如何修菩薩行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走正道的道理。
  這些內容,跟人間佛教是完全能夠結合起來的。人間佛教就是如何淨化人間,如何在現實中修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真理,如何發揚佛教大乘菩薩精神。這裡面內容很多,從五戒十善、八正道、四攝、四無量心、六度都包括在裡面,可以結合《藥師經》來講,廣大而精微。藥師佛的精神就是人間佛教的精神,應該從這方面發揮。
  很多人就忽略了這一點,這一點與藥師佛的十二大願望相結合,就能很好地配合起來,如何做人;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安定、得到享受;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心靈修養,從心理轉化生理,得到延壽。
  另外,能夠懺悔、供養、修福,得到消災,把這個人生轉化為很清淨、解脫、積極的人生。

◎佛教講因果、業力,修習藥師佛如何能改變命運?

  佛陀所陳述的藥師佛功德中,皆先說明了眾生所造作的惡業與苦果,以及如何在藥師佛的救拔下,轉生善道,從而修持善業,徹底轉化生命的質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感應藥師佛應病予藥、調和身心除病苦的精神。
  因此,得藥師佛之庇佑,消災除苦,得現世安樂只是第一階段的接引與轉化,如要真正圓滿,仍須仰賴自己的修持。故,《藥師經》也是一部他力。
  自力並重的修持法門,既依于對藥師佛至誠懇切的歸依,得其願力救拔;也依于對自己身口意的清醒覺照、領受正法、持守淨戒,才能真正相應消災除厄的庇佑。
  佛教的宗旨是淨化世間,不是離開現代。現今的東、西兩個文化,西方文化注重物質、科學方面的發展,以經濟為主,就忽略了內心的修養。
  忽略內心修養,就會導致內心做不到主,傾向物質享受,貪慾心就重了,就會形成內心不平衡,引起爭奪;爭奪不得就發嗔心,這就有了是非、爭議、鬥爭。提倡東方文化、生的佛法,回歸藥師佛淨土,就必須要從這方面發展,不然就是空洞的。
  如何使人安靜,生活圓滿?就需要內心淨化,修福修慧;不是說我磕一下頭,念一下經,拜一下懺,消災延壽了事,不是這樣的。
  從這方面發展,就要深研大乘教義,以佛家精神積極參與社會各項工作,多做福利慈善事業,利國利民,這就是順于佛道,是藥師大慈大悲的濟世精神,也是“生”的佛法。

◎請法師解讀藥師佛十二大願的特色……

  藥師佛契應現代人所發的十二大願,世間眾生的所有苦惱,皆是從身與心兩個方面生起。
  心病須用心藥醫,佛法就是最好的心藥,諸佛皆為大醫王,善治一切眾生心病,而藥師如來除了醫治眾生心病,也治眾生一切身病,這是藥師法門的重點與特色。
  印順長老在《成佛之道》一書中指出,十二大願是藥師佛未成佛前行菩薩道所發的大願,目的在:開發眾生的知識,促進事業;救治身體殘廢,獲得豐富的衣食康樂;不信邪外,不犯法受刑,使一切眾生成佛。
  他說:“以這樣的願行,在‘東方’世界,‘現’起與極樂世界一樣清淨、一樣莊嚴的淨琉璃‘淨土’。”
  強調《藥師經》的淨土法門,絕非求死后的安樂,而是離不開現世人間,只要依藥師如來的本願來行願,在有生之年,就能看到現世利益。
  細分藥師佛十二大願,不難發現其中有不少願,是圍繞在眾生的生理、心理等現實問題,例如第六、七大願,皆在關心眾生的病苦,眾生為生活的貧乏受苦;藥師佛所發的第三、十一及十二大願,都是幫助眾生有豐足的衣食生活。這些願望對現代人的生活而言,是具有積極的鼓勵意義。

[長恆法師◎簡介]
修成林佛教寺院住持
修成林洗腎福利基金創辦人兼主席

發布日期:2011年10月23日星期日傍晚6:43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20版

2011年10月30日預告
與佛有緣,故事感人……
  修成林與藥師佛有緣,創辦人慈堅法師修持藥師佛,因而發願以慈善醫療救濟眾生,故事感人……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我們的蕨

迎接陽光。

新長的嫩葉裡是紅色的。

張著美麗的圖案。

處處是家。

占領棕櫚樹。

在縫隙間伸張綠意。

我們的大自然界裡有許多美麗的蕨

  有一次從倫敦飛回大馬時,我的座位鄰居是位中年洋人。它一直批評我們沒有照顧自己的熱帶雨林,這是他讀過報道留下來的印象。
  當飛機在降落之前,我麻煩他往窗外望一望。我說:我們的大地有厚厚的雨林,還有層層美麗的綠。但我卻忘了告訴他,厚厚的雨林裡,有數不盡的花卉,還有許多可愛的蕨類。
  是的,我們的大自然界裡有許多美麗的蕨。
  我們的蕨,流暢的線條,有令人驚嘆的圖案,有一種特物質。
  伸張、卷曲、旋轉,它們重疊著一種的溫和,潤澤中滲透著自我的氣度,與大自然交相融合,靜靜地活著,彷彿說話就是要自在。

可煮成佳餚

  它們的自在,在林木裡,在我們的四周圍。它們有它們在大自然裡的位置,活得淡然,從不喧賓奪主。
  我們的蕨,也可當菜餚。有人採來煮Lemak,有人則用辣椒干與蝦末碎來炒出味道可口的熱帶佳餚。

峇迪沙籠圖案

  我們的峇迪沙籠的花布圖暗案,一般上都以蕨為主,簡化了的卷卷曲曲,伸伸張張。這種美的概念,取自四周田野。我們的生活,與綠色的林木有密切的關係,一切的色彩影,唇齒相依。
  每一種的蕨菜類,都有自個的面貌;它們自個不同形狀的葉子,在不同成長階段散發著不同的青綠。變化多形葉子的正面與背面,各自細膩的特徵,令人賞心悅目。
  我國一般的蕨類都生長在林木中。我們的居住環境,也常邀請了蕨類來作客,遙相呼應的養眼且又柔和的綠也讓環境綠活了。
  每次看到大片綠色自給自足的蕨,心裡的舒服就會闊展開來。我常常聯想起童年時與馬來童黨一起到芭林裡採蕨的時光。

發布日期: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下午 12:15p.m
資料來源:南洋商報第D05版
畫家、作家:麻坡地頭蛇翁文豪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點、撇、鈎、線中的人生 以禪入畫以畫話禪

  有多方面創作才華的繼程法師在本地ASLI戲劇聯盟的力邀下,攜手50幅江心作品,為期戲劇基金籌款。此次書畫義展經已於即日起至10月23日在邵氏廣場紫藤文件中心舉行,展出書法字畫50幅,都是近期的作品。

  這不是個普通的書畫展,也並非賣錢保值的世俗藝術作品。然而,它卻包含禪學、書法、水墨畫和修心養性於一體的殊勝展覽。
  大馬水墨書畫家不少,各有風格,自有風彩,而繼程法師能畫能寫又能作詩,三美俱全。法師在受訪時說,在書畫研習上是漸入佳境、更得心應手了,「過去的日子裡,所用的文房四寶都好像不聽話,如金漸漸發現它們已經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法師的書法自成一格,深厚功力的展現,都能從每一幅字畫裡尋找到。談到他個人的書畫創作,法師說:「我於書於畫,並沒有受過什麼正規的特殊訓練,只是把自己內心的圖像,採用毛筆描繪出來。」
  他是以隨星的心態去完成每一幅作品,有時心血來潮先血下大字體放在一旁,過後才補上《心經》的經文巧妙配合所剩餘的空間。有時直接寫上去,u有時留一些空間、有時放空、有時順著早已寫好的大字旁邊添寫下去。
  「這些年來到底寫了多少,已數不清了,而寫得最多的,就是心經。」他表示,抄寫心經可以協助自己調心。法師甚至能夠以桅微型書法寫《心經》,對他來說,這是自己練習奶耐力、定力和毅力的修持方法。
  多年下來,法師在書畫領域已有了一點小名氣,曾有佛友來要字或請題字,或寫了一些讓佛青義賣籌款,以及辦義展。不過,他仍謙虛回應,比起專業的書畫家,他的創作算是少的。

書畫闡示百家思想

從法師的創作中,書法中的點、撇、鈎、線條中比喻著人的一生,在欣賞禪味書法時,心思往往隨著作品筆勢運作及變化發展而悠游奔馳,忘卻現實珠的一切惱人瑣事與得失。
「寫墨字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多年來寫了不少墨字、內容都是以」佛法為主,有抄心經、禪詩等等,也也也自己創作的作品。
法師認為,這就是藝術對禪修與人心的淨化作用,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希望可以透過藝術,讓人們看到一種寓意,看到書畫不只是一種筆墨的功夫,而是當中深沉闡示。
他也指出,書畫通蓋文學、佛法、哲學思想和諸子百家的論理,若沒有深厚的底子,就無法隨心所欲的創作,總覺得受到束縛。說實話,看法師的書法水墨畫,R又可知道他的道行境界;他以禪入畫,再以畫話禪。

書法與學佛的貫通

  「小時候對毛筆寫字就有一點興趣,但小學的小楷與大楷只是應酬式的交功課,因為老師也沒有教,只是臨著大楷的範本寫,漸漸長大的過程中,也只是保留這一點點的興趣,包括出家後也是如此。」
  起初只為修行而練字,偶爾也將一些字化與信眾結緣,想不到會有那麼多人喜愛。所以,想得到法師的字畫有二種情況:一種是結緣,另外一種是義賣。慈善義賣則由負責人視籌款的目標而訂價,從不過問。
  繼程法師揮毫寫書法作畫,沒有刻意去找尋理想的場所或書房類的雅室。因此,就算在住熙來攘往熱鬧吵雜的環境下,他依然可以寫書法。
  法師到國外教禪修或弘法時,都是採用當地現有的毛筆、紙、墨硯,沒有刻意攜帶專用的文房四寶。「寫的時候只要有『用心』,寫下去的時候,就不去想用的是什麼紙、什麼筆,我們只用它把字寫上去。」
  法師認為,寫字和學佛法道理相同,在學習書法過程中,臨摹是重要的一環。當然,在開始臨貼時,一筆一劃會變得不自然,但當等到掌握了技巧和規則時,自然融匯貫通。

【繼程法師簡介】
  1978年依止竺摩上人出家,於台灣松山寺受具足戒,在中國佛教研究院進修後執教佛光山東方佛學院,曾親近星雲法師、聖嚴禪師等善知識。返馬後,活躍於佛教界。

通訊站:繼程法師書畫義展
日期:即日起至10月23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08時30分
地點:卲氏廣場,一樓,紫藤文化中心
電話:012-2033599

發布日期: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中午12:41p.m
資料來源:東方日報第E6版
報導:黃美慧、攝影:顏泉春
普陀書軒緣整理

傳華法師: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


  《金剛經》是佛教最精妙、流傳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的經典之一,其中藏有足以解脫人生困惑與苦惱,超越一切宗教的大智慧。
  傳華法師採用投影教學,為鶴鳴禪寺成人佛學班,深入淺出講釋《金剛經》。感恩法師慈悲,將無上甚深微妙法以現代人能瞭解、能攝受的方便法,導讀《金剛經》,法師就如一部活的經典,舉手投足間,佛法便自然流露,進入了清涼、自在的生命清流中……


1.如何將《金剛經》的精髓,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請傳華法師講解《金剛經》的修行重點……

  《金剛經》主要講的是“無住”,經中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整部經典最精華的一句話。所謂“應無所住”,就是不要執著。人為什么會有種種煩惱?因為我們對六塵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產生種種執著,你一旦執著,心就會顛倒,就起種種煩惱,所以心就不自在。
  《金剛經》告訴我們怎樣生活才能自在,就是要學習“無住”的心,心完全不住在這六塵,才能產生清淨的心,才會開發般若智慧。
  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無所住,是很不容易的,除非像六祖,他一聽到人家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馬上頓悟。可是我們都是凡夫,聽到這句話知道很好用,但我們真正做到“無住”的又有幾人呢?怎么辦?

訓練我們的心

  我們可以通過練習,訓練我們的心,比如透過禪修。當你在打坐,妄念升起時,你看住這個妄念,但心是不隨著妄念走,這個妄念會自動消失。如果你的心跟著妄念走,結果你的心會被捲進去,你就會妄想。這種禪法類似默照禪、永嘉禪法,有這樣的功用。
  如果我們不會禪修,可以訓練自己做一件事情,看只是看,聽只是聽,保持正念,你的心當下做什么,你的心就住在哪裡。比如我們吃飯,吃到好吃的,知道好吃,但是我們不起貪念。
  一般上,我們吃到好吃的東西,都會起貪慾、染著的心;吃到不好吃的,就會起憎惡的心。可是,如果能夠保持這個無住的心,不好吃知道不好吃,還是照樣吃,你的心就比較自在。又例如,我們去商場逛街,看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但是價錢很貴,貴到你買不起,你就放下,不買算了。但是,如果你沒有放下,對它產生執著,整個心會念念不忘,你就開始煩惱了!這就是心有住和無住的差別。
  所以,我們真的能夠做到心無住,對一切都不著相,吃飯、穿衣通通都是修行。《金剛經》一開始就講佛陀托缽、吃飯、洗腳、準備打坐,其實就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六度波羅蜜,告訴我們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這其中的重點,就在于我們的心能夠不執著。
  《金剛經》的目的,是要一個修行人發菩提心,才能成就佛果。但如何發心?如何成果?必須先把妄心降伏,如何降伏妄心?心要先無所住。
  《金剛經》中的“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指大乘菩薩不畏度眾艱難,不懼佛道長遠,為了能夠不退轉,菩薩必須修習空性的智慧,才能在度眾時沒有障礙。《金剛經》的特色,就是同時兼重“菩提心”和“空性的智慧”。

2.《金剛經》把世間每一樣事物的短暫存在,稱作“幻相”,形容它是夢幻泡影,為什么?

  《金剛經》把一切“有情、無情”,歸納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意思是說要見到空性,就必須觀察世間一切萬物的形成、消失,它都依照緣起法。因為我們常把種種的相當作是真實,不知道緣起性空的道理;相是有的,可是本體是空性,所有的事都是因緣和合,所有東西終究都會散失,那么,這個東西就不存在了,就如夢幻泡影,像個水泡,一剎那就不見了。
  組成水泡的因緣俱足,當下你看到一個水泡,可是很快這個水泡就破掉了,因為它的因緣散掉了,所以就沒有了。
  經文用夢幻泡影來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在迅速變化。你知道一切現象都是無常,時時刻刻都在生滅,在變化當中,我們就不會執著。
  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諸相非相,指的是心經裡的諸法空相,意思是說,如果你能夠證入世間的本質是虛妄的,你就可以見到佛的法身。

3.請法師說明,“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當念頭消失,就已經過去了,故不可得;未來的還未到來,所以也不可得,一般人對過去和未來心不可得,比較容易理解;那么現在心呢?我們明明活在現在,怎么會沒有呢?
  我們必須要理解佛經說的:每一個念就具足90個剎那,那么,一個剎那就具足900個生滅。你看一剎那間那么短,900個生滅在發生了,所以現在心根本找不到一個停駐點,剎那之間太快了,所以不可得。因此,生活中就要好好珍惜因緣,活在當下。

4.前面您已解釋“應無所住”的意義,接下來請師父解讀“而生其心”的意義?《金剛經》智慧的特質是什么?

  “而生其心”的意義是生清淨心,清淨心就是般若智慧。《金剛經》的智慧特質是“離相無住”,能夠不著相,心自然就清淨,本有的智慧就能夠顯發。
  經文說:“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佈施”,意思是說菩薩對一切法不執著。是怎樣不執著呢?在行佈施時,心不起執著。在度化眾生時,用六塵來行佈施,例如用錢財佈施,這屬于色塵。要用“三輪體空”觀念來行佈施,也就是不要執著佈施者、佈施對象和所佈施的東西,因為這三者都不真實,都是空的。這稱為“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
  以這樣的“無住”心來佈施,福報就會很大,因為不執著能佈施者,則無希望福報之心;不執著誰人受佈施,就不會生起傲慢心;不執著所佈施的東西,就不會起貪想。

“不住”六塵的佈施

  為了讓人瞭解福報有多大,《金剛經》比喻:“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你能夠想像虛空有多大,有多廣嗎?一個菩薩行六度波羅蜜,不住于相而行佈施的話,功德也是像虛空一樣不可量,不可想像之大。也就是說,虛空有多大,我們的功德就有多大。以慈悲心修福報,不管“財佈施”或“法佈施”,如果能夠以空性的智慧來修這個福報,所修的福報與空性相契合,才是真正的大福報!
  《金剛經》的智慧特質在于要“無住”佈施,不執著。一般上,人們佈施都有所求,求福報,求功德,才會有動力。我們要用“三輪體空”的心,也就是勝義菩提心所修的功德,遠遠勝過凡夫所修的福德,因此,“不住”六塵的佈施,功德反而大,不求反而有,佛法的妙就是妙在這裡!
  整部《金剛經》的特質在于談菩薩的發願和智慧,以及修行、度眾的關鍵,我願藉著這開辦《金剛經》課程的因緣,希望每個人都能持誦《金剛經》,作為早晚的功課,因為《金剛經》是人間菩薩修行的寶典,也是學佛,最好的人生保險!

《金剛經》講釋課程免費招生

  吉隆坡鶴鳴禪寺本月9日開始,每逢星期日(每月第一個星期日除外,因為本寺舉辦一日禪修)上午10時誦金剛經,11時至中午12.30講解金剛經,約22堂課,課程免費,並提供午餐。講師是傳華法師,歡迎有興趣參與者,聯絡:03-26929839。

[傳華法師◎簡介]
1991年北方大學經濟系畢業
2000年依止廣餘法師出家
在鶴鳴禪寺成人佛學班講課
2003-2011年畢業于台灣慈光禪學院研究所師資班
2009-2011年在台灣慈光禪學院專科班講課
慈光禪學院城市推廣部講堂講課

發布日期: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上午 8:28a.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07版
普陀書軒緣整理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光說不做不是真智慧

明吉法師

拿汀巴杜卡周美芬

  一部《心經》,何止是開經偈裡頭所謂“無上甚深”四個字所能概括,它談的空性,可以給我們般若智慧;這些智慧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很多無情、有情眾生而行。般若智慧幫助我們行大願,更幫助我們真正去落實,真正做到登彼岸……

1.胡:首先要問問兩位主講嘉賓,我們常說要行願,但是很多時候面對問題,好比佛陀說:大願下了,口中是說了,但是未必能夠真正落實做出來;請問兩位,我們如何真正落實我們所許下的大願呢?

  明:古時候,人們強調:天時、地利、人和,做什么都要具備這三個條件,但是以佛教來講,最重要的關鍵是──因緣,你有了那三個條件,但是你沒有因緣和合,最后我們不能成就大願。
  佛教強調因緣和合,指的是內因外緣;內因就是要把大願如何醞釀成一種能量,即一種福德因緣。我們不能光有一個願景,而沒有因緣,則很難成事,光有願而不能行。
  佛教強調圓滿,指的是悲、智、願、行,我們要行菩薩道,須具足這四種因緣來成就善事。首先,成佛要看你有沒有慈悲心,你如果沒有慈悲心,就與佛無緣了;你對眾生殘忍、暴力,沒有廣愛,自然沒有成佛的內因。你只會光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行的時候,我們通常遇到不能堅持,做到一半就退心,為什么呢?那是因為沒有願力,所以說,無願不成。願是當你遇到困難時,首先你的信心有沒有動搖,我們看《心經》中的玄奘大師,當年他發了宏願要到西域取經,在這過程當中,他遇到所有困難,但堅持一部《心經》的頌念:觀自在菩薩,祈求觀世音菩薩的加持,這個就是他一種的願力,有願就能成就他這個取經的因緣,都是要具足因緣和合。

周美芬:有佛法,就有辦法……

  周:很多人在推動某一個計劃,或某一樣我們想要做的事情時,並沒有去思考,我們這個願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推行,為什么要有這個願?我們首先必須瞭解,這個願最終的目標是什么?
  我不會以佛理來分享這個課題,只從我個人一些經驗跟大家分享--我本身有一個很奇怪的特質,目前一直嘗試控制,使自己能夠盡量不要那么興奮,不要那么容易開心,不要那么容易對事情產生一種動力或一種激情要去實踐。
  在我接觸的人當中,會跟我提到很多事情,或者一些心願,一些看法,我總是會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就產生一種激情,英文叫passion。我會告訴自己要去做,實實在在地想個辦法,這裡面就包括一些社會文化、慈善工作等。
  對于一些理想與理念的推動,要怎樣落實呢?我其中一個方法,就會問我自己,這個理想、理念是不是能夠形象化?我是不是能夠很清楚看到一個畫面?而這個畫面是不是具體?如果很具體,那我就有機會把它實踐。
  佛教有一句話,給我非常大的影響,那就是:“有佛法,就有辦法”,這一句話一直在陪伴著我。每一次,當我面對任何問題時,都會用這句話鼓勵自己,我對佛陀有信心,同時也對自己有信心。
  我記得在2004年,莎阿南體育館有一場8萬人的弘法大會,當時有一位法師問我,“你能不能帶你的團體協助這個大會,帶動全場8萬人一起,做個帶動唱,以便把大家的心連結起來,把這個氣氛帶動起來?”我當時第一個想法是不可能,但是第二個浮現在我腦海裡的是:有佛法,就有辦法!結果,我們把8萬人切割成很多個150人,分配很多佛友在不同的據點,加上舞台上與大熒幕的帶動,我們真的把8萬人的場面給帶動起來了!這樣的經歷告訴我,只要我們能夠把所有的不可能,用一些可行辦法,冷靜地分析思考,找出條理,不管是多大的挑戰,我們都能夠去實踐。

2.胡:請問我們要如何發大願,就像地藏王菩薩那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呢?好讓我們在學佛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呢?

明吉法師:每個人都可發大願心……

  明:每個眾生的根性都不一樣,佛陀當時也將眾生分四聖六凡--阿羅漢、圓覺、菩薩、佛等境界。我們發了願,遇到問題,這是因為我們悲心不夠,自然願力就不強了。
  佛法是從個人做起,由關懷家人到關懷社會與國家,乃至關懷全球。比如面對全球暖化問題,今年起推動了四大關懷:慈悲持素救地球;慈悲禮儀建社會;慈悲孝悌家庭;慈悲法門淨身心。
  如果我們的身心不能安住當下,又怎樣才能夠發大願心呢?所以,發大願心,要知道世間所有一切都是整體的,每個人都可以影響整個地球。
  我們要有菩薩一般的無我佈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像這次第五屆全國抄心經護國息災的主題:同願同心,抄經淨心,淨化每一個人;也就是一種無量的功德,大家發了一個慈心悲願,願力就好比觀世音菩薩那樣,“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3.胡:在眾多部佛經之中,拿汀巴杜卡僅將這部《心經》背起來,請問您是在怎樣的因緣下,把《心經》給背起來呢?

  周:我皈依佛教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聽聞佛法,我告訴自己,終有一天要實實在在接近佛法,就請了一尊觀世音菩薩,每天早上都持誦《心經》,但是我念的《心經》不是拿來唱的,而是背誦。
  事實上,《心經》裡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讓我領悟到:自己原有一個很大的願要去落實,但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時候很容易迷失,迷失在哪裡呢?迷失在捍衛我們自己執著的東西,迷失在我們自己本身的傲慢,以及所謂的尊嚴,結果很多東西本來是應該做,且要即刻去做的,為了偉大理想要去進行的,到后來,因為和對方的立場不一樣,結果都延遲拖慢了,甚至想辦法迴避。
  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已理解《心經》,什么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就可以掃除一路走來出現的很多疑惑、很多誘惑、很多障礙。
  自己的一些執著,一些傲慢,如果都能夠把它放下的話,那我想,這個願就能夠在人們還沒有來得及對你怨恨、責怪的時候,把人們心裡所要、所願,給實踐出來。
  結果,當你放下自我之后,發現其實你得到的比你所執著的東西更多,而且前面的路將會更加平坦。

4.胡:最后,我想向師父請教,我們要怎樣看待《心經》最后一個偈: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其中是何意義?

  明:《心經》的特色及殊勝在于,它是整部《大般若經》中的核心價值,所有的精華都在那260個字裡面,前半部講經,講緣起性空,但最后結語反而是咒語,意思是說:去吧,去吧,趕快去修行,以般若智慧到達彼岸,到達圓滿。這咒語,有著無量的意義,引導我們專注,作為一個修持。
  佛教所有經典都是啟發我們的清淨心,放下所有執著,趕快去做善事,解脫生命的輪迴,且把這《心經》的智慧,《心經》的行願,好好去落實──淨化人心,淨化社會,這就是我們的行願。

[明吉法師◎簡介]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副主席
馬佛總雪隆分會主席
馬來西亞五大宗教副主席

發布日期:2011年10月9日星期日晚上8.42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23版
普陀書軒緣整理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繼程法師書畫展籌募繼程戲劇文化基金


藝術跨界,書畫與戲劇結緣,繼程法師以書法、水墨創作,為本地戲劇栽培人才……

藝術一家親,買書畫栽培戲劇人才

日期10月05日(星期三)至23日(星期日)
時間:11a.m至8.30p.m
地點:邵氏廣場一樓,紫藤文化中心

  戲劇除了是一門藝術,,也具備了溝通和文化傳承的功能。本地戲劇有心人,成立聯盟就是為了共同灌溉本地戲劇園地,致力栽培遺發掘更多戲劇人才。於是,ASLI戲劇聯盟於2006年由著名劇場工作者吳友憑、賀世平、吳國煌、劉謹康、黃菲立、楊佩麗及林彥杉籌備成立。
  ASLI戲劇聯盟自成立以來,努力推廣本土戲劇藝術,所舉辦的全國中學生戲劇觀摩比賽和戲劇炬獎頒講典禮,是本地戲劇界兩項重要的年度活動。ASLI戲劇聯盟也設立NYASLI.ORG作為戲劇資訊和諮詢網頁,提供服務及聯繫各領域的藝術愛好者,
  這一次,ASLI戲劇聯盟和紫藤文化企業集團聯辦一項別據意義的書畫展,籌募繼程戲劇文化基金,推廣本土戲劇藝術。這次展出繼程法師極為精彩的書畫創作,包括40幅心經及10幅水墨畫。

繼程法師佛學修為融入書畫創作中

  繼程法師,1978年依止竺摩上人出家,於台灣松山寺受具足戒。在中國佛教研究院進修後,執教佛光山東方佛學院,曾親近星雲法師、聖嚴禪師等善知識。
  返馬後,繼程法師活躍於佛教界,曾閉觀千日、任馬佛青總會長等,現任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他創辦及主持各類佛學營,並主持靜七課程至今。常於報刊發表論述,出版佛學書籍三十餘種,並創做多首佛曲流傳,也曾開辦《金剛經》、《六祖壇經》等課程。
  具有多方面創作才華的繼程法師,書化窗戶中加入高深的佛學修為,書畫作品更多次參展並獲好評。他過去多次以書畫義展籌款,對於推動本地戲劇藝術更是不遺餘力。
  此次書畫展的籌款目標是十五萬元,所籌募款項將於推展戲劇教育,及栽培新一代戲劇工作,另外也提供專業教育、設立獎學金輔助計劃予有潛力的戲劇工作者。
  書畫展將於本月08日(星期六)早上11時正式開幕。

發布日期:2011年10月01日星期六晚上7:14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04版
整理:譚若瑜、圖:ASLI戲劇聯盟、相關單位提供、編號:永豐、美術:余和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談吃齋

  這篇文章刊出時,剛好正是九月初一。九月初一起,是全檳極為盛行的吃齋日,一連九天,檳城人肯定與齋脫離不了關係。
  雖然我不吃齋,不過,身邊很多朋友都吃素,再加上整個檳城的文化之下,我難免都會碰一些齋。
  吃齋吃齋,到底“齋”跟“素”,又有什麼分別呢?上網查詢電子辭典下,其實“齋”跟“素”分別不大。
  不過,再一查之下,“齋”主要表達的祭祀前沐浴素食,清心寡欲,潔淨山心以示虔誠。
  說文解字:齋,戒潔也。
  而“素”,不包括葱、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這些都是從辭典中找到的文字、詮釋。但,隨著這個什麼都講究快、方便的時代,已不再計較“素”跟“齋”的分別了,總之,別動到“葷”的食物,就叫吃齋是了。
  九皇誕吃齋,雖然這是配合一個宗教性質還有潮流來吃齋的年代,然而,我還是懷念,以前吃齋的日子。以前的吃齋,就真的叫純吃齋,鮮少吃齋吃到一半,會出現“望梅止渴”的現象,不如現在,有齋雞、齋蝦,甚至,還有齋熱狗,最好料的,連齋雞腿也看到。
  這些“望梅止渴”的食物,充份的顯示出一個現象,即是我們真的還不能完全投入真正吃齋的境界。是的,我們六根未淨,又吃慣重口味的人,一時之間要完全時間投入吃齋,是一個苦差,難差事。
  有人願意吃一世的齋,有人選擇試一年吃齋,或逢初一十五都吃齋,也有的一年吃九天,也有人吃三天,或一年就吃那麼一天齋。
  但,肯定的絕有大部份的人像我這樣,一世人都不會吃齋,我換吃菜,但絕不是全齋,一定要有葷。
  現今的社會,吃齋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有的年輕男女,決定一世都吃齋,原因是不殺生,再來是健康理由。
  是的,九皇誕吃齋的熱潮來臨,我們也是時候去反思下,吃齋這回事,是反映自內心,還是為了吃而吃。“望梅止渴”的吃齋心態到底健康不健康,這是值得研究的地方。
  記住吃齋的根源哦,“沐浴素食,清心寡欲,潔淨身心以示虔誠。”這才是吃齋的意思。

備註:以上言論,與本網無關連,特此聲明。

發布日期:2011年09月27日星期二晚上8:28p.m
資料來源:國際時報時評第19版
作者:林松榮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開定法師:男女本無性不應受歧視


近期國內的“女女”與“男男”同志婚禮,引起眾人探討與爭議,且以佛教觀點來討論同性戀議題。
在歐洲國家雲游參學數年的開定法師認為,同性戀這議題是不能迴避的,這是良性乃至人性的議題,他以宗教情操來看待同性戀情結……

1. ◎達賴喇嘛說,站在藏傳佛教角度不認同同性戀,但在社會層面應包容接納。而星雲大師則以“不可說,不可說”,巧妙回應引起爭議的同性戀與同志結婚課題。
請問開定法師,佛教如何看待同性戀?

  佛法講的是慈悲,慈悲就是圓融,圓融即是平等對待。佛陀成道時,在菩提樹下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此,眾生皆平等,不論男人或女人同性戀,他們都是有情眾生,在這種情慾的支配之下,他們也有選擇本身生存的條件,要尊重他們。
  這就好比有些死囚,之前雖做了滔天大罪,乃至被判死刑,但在佛法的角度,我們還是以慈悲心來對待他們,而不是抱著一種歧視或嗔恨之心看待。對于同性戀者,也應以這樣的態度對待。
  世間至今普遍上還有人認為同性戀者罪有應得,在造孽;在佛法上,並沒有這樣的看待,因為基于眾生皆平等,我本身的觀點,也是回歸到眾生平等心的角度,來解讀同性戀情結。
  每個眾生都是平等的,佛性本清淨,也無分男女相,無論同性或異性戀,其內在的佛性,是不應受到歧視及壓逼的。
  無論同性或異性戀的情慾執著,我們稱為“同修伴侶”,佛教允許在家居士能夠過一種夫妻上的生活。在佛陀時代,已存在男人和女人的同性戀問題,只是社會上普遍接受的程度不同。如果當時的領導者或周圍人士都能夠接受同性戀者,他們就能夠自由生活,過著和普通人一般的生活。
  同性戀者都是凡夫俗子,除非他們證果證覺。在整個過程之中,他們也是可以過著一般“同修伴侶”的生活,因為佛法講人身難得,修行更加難得,既然他們能夠有機緣碰在一起,至少不要忘記修行,這才是比較重要的一點。
  我是宗教家,我以宗教情操來看待同性戀議題,以良性、人性的層面來尊重同性戀者,尊重個人權利與有權追求個人幸福。

2. ◎台灣的昭慧法師大力支持同志運動爭取平等權利,您認同同志運動──同性戀合法化嗎?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民情與立法,我曾看過一篇報導,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牧師,本身是同性戀者。他在美國的教會沒有問題,但是當他回到馬來西亞要成立一個教會,申請政府註冊,就面對問題了。
  我想以另一種觀點,即“以生存的層面”來探討:就好比一條蛇,當它面對高樓大廈、四面鋼骨水泥,爬行在馬路上,即會被殺害。就像同性戀者,生存的環境不被認同的話,也會被殺害,因為這是弱肉強食的社會。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國家的同性戀者,會去爭取法律上的認同。
  我在歐洲國家,也有一些信眾是同性戀者,家人、朋友、同事都可以接受、認同他們,過著一般人的生活,他們都可以“出櫃”。這也是為什么西方與東方人的觀點、思想模式不大相同之處,西方更加尊重人權,而東方卻抹煞人權。這也是東、西方文化教育之間的不足。
  基于人性上的尊重,同性戀者都是同修伴侶,他們可以一起禪修、誦經、拜佛、討論佛法,一樣可以修行。
  他們可以透過修“不淨觀”,也可以通過在食物上、生活作息上調整,自然就會慢慢超越情慾,念頭轉移,精進修行。
  同性戀者修行不是問題,關鍵在于他肯不肯用功,就好比異性戀者,如果他在佛道上懈怠的話,也是不能夠獲得成就。

3. ◎針對平面、網絡媒體報導同志婚禮,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媒體大事報導同性戀課題,您對媒體在這課題上扮演的角色有什么看法?

  媒體始終要回到良知、良性以及人性化報導,才不會誤導眾生。一般上,所謂公正,就是沒有偏袒任何一種真理的存在。
  近年來天災人禍持續不斷,媒體若只一味做負面報導,就會導致更多人內心不得安寧,而佛法的觀點,則是促成眾生安寧。因此,媒體要扮演良知、良性的角色,淨化人心,安定人心。

4. ◎請開定法師談談您近期回馬,成立“慈護苑”──僧伽護理中心的因緣與理念……

  人口老化是當前乃至未來的世界性問題,為了因應這個現實的趨勢,迎接未來教內人口嚴重老化,提早做好準備工作是必須的,所以,籌建佛教僧伽護理中心,是“慈護苑”的長期計劃。
  人生于世,誰都難免老病死等憂悲痛苦,身披袈裟尋求自他解脫的僧伽亦然。許多僧伽在走過默默修行、奉獻道場的悠悠歲月后,也不可免來到這無奈的境地。
  “身安方能道隆”,僧寶也是社會人民之一,儘管現今社會福利提供多數人的生活保障,但現實中卻有部分僧伽,未獲得充分的醫療照顧,以致身陷困頓。要如何照顧這些全心奉獻佛教的僧伽,莊嚴地走過這一世的娑婆人間?為此,我    期望有一個跨寺院的僧伽醫護組織,來為僧團服務。
  佛教在近代普及的結果,國內醫界有不少誠敬三寶的醫護及行政人員,願為僧伽提供妥善的服務。唯因缺乏整合的緣故,各僧伽普遍上所知不深。
  為了提供僧伽共享這份醫療資源,我們將優先整合這份中、西醫療資訊。從佛法確知,臨終一念是決定下一期生命去向的關鍵,而臨終一念又絕對受現世一生的串習力所左右。出家人一輩子的努力內修,也無非希望能掌握得住自己臨死的最后一念,以期能正念往生。因此,對于那些乏人照料的病危僧伽,我們願意陪伴他,莊嚴地走完他的余生;給予適當的臨終關懷,幫助他克服種種痛苦與恐懼,隨正念捨壽。對那些喪葬事宜有困難的亡僧,他的后事,自然也是我們樂意承擔的工作。
  這粒關懷僧伽切身問題的種子即將播種,讓我們就從下種做起。竭誠希望您一起來灌溉,助它成長、茁壯。有關“慈護苑”──僧伽護理中心活動詳情,可電郵:revkaiding@gmail.com聯絡。

【法師提醒】:
 “我是宗教家,我以宗教情操來看待同性戀議題,以良性、人性的層面來尊重同性戀者,尊重個人權利與有權追求個人幸福……”

【開定法師簡介】
1995年依止文健長老座下,于檳城洪福寺出家。
1998年于緬甸受南傳比丘戒,隨后于歐洲國家雲游參學。
目前回大馬籌備「慈護苑」之僧伽護理中心。

發布日期:2011年09月25日星期日晚上9.00p.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20版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創意素料理 引領蔬食風潮

素咕嚕肉飯套餐(附二小菜與熱湯)RM6.50
這道有著酸甜滑稠咕嚕醬汁的素咕嚕肉飯套餐,嘗來甜蜜不膩,搭配店家自選的兩道小菜與一道湯品,是蔬食上班族的首選午餐。

天婦羅─RM6.80
什錦蔬菜天婦羅的內容豐富,有口感清甜的金針菇,爽脆的燈籠椒,綿密的茄子,還有田美的地瓜,再搭配日式蘿卜泥沾醬同吃,口感一流。

擅長素食創意料理的主廚柯德利茹素超過20年。

加哩鏝頭─RM5.80
用炸得外酥內軟的香田鏝頭,沾著散發濃郁香氣的素羊肉加哩同吃,只能說,這真是一道讓味蕾驚喜連連的好味素點心。

鐵板沙茶面─RM5.50
加了台式素沙茶醬的鐵板面,與一潘蔬食餐廳提供的鐵板面口感迴異,除更具香氣,那豐富的配料如素食蝦、素叉燒、香菇、蘑菇、胡蘿蔔與蔡心,更是讓人單吃一份就很有飽足感。
香椿炒飯─RM5.00
粒粒分明的香椿炒飯被獨特的香椿環繞著,主廚豪氣的大撒香椿,讓炒飯呈現翠綠的美麗,搭配素火腿與三色豆,更是充滿食趣。
炒粿條─RM4.00
未必一定要加了蝦子豬油才會提起食欲,主廚自行調制炒粿條的醬料,再搭配素叉燒、素蝦、豆干與辣椒醬料同炒,一樣吃得到炒粿條獨有的南洋風味。

招牌片片香─RM6.00
主廚用以自制調味腌過的杏鮑菇,切塊後裹粉漿下鍋酥炸成金黃色澤,再淋上蜂蜜提味,是小朋友超喜歡的蔬食小點。
世界明片─RM8.80
店家採選杏鮑菇腌過自調調料再下鍋油炸,後再加獨門醬汁與辣椒干炒至縮汁,杏鮑菇吸附了獨門醬汁的鮮味,是相當下飯的一道料理。
雅迷─RM5.00、富士─RM8.80(前左)
福多─RM5.00、金鳳凰─RM8.80(前右)
哈那米─RM5.00、熱情─RM8.80(後)
無肉也香的和風壽司,有以時令蔬食為主的雅迷、福多、哈那米,也可嘗試以素食起司為主的富士壽司、以鮮甜芒果為餡的金鳳凰壽司,或沾天婦羅粉酥炸的熱情壽司。
新素時料理
地址:No.250,Jalan Macalister,10400 Georgetown,Pulau Pinang.
營業時間:11am-3pm、5pm-10pm(周二休息)
聯絡號碼:012-4818714、016-5559054
備註:九皇齋節(農曆八月廿九至九月初九)
營業時間:7a.m-3pm、5p.m-10pm(無休息)
奶油蝦─RM15.00
這也是一道無肉不歡者嘗試素菜的入門料理,主廚把素蝦沾天婦羅粉入鍋酥炸成香酥的素奶油炸蝦,讓客人沾著素蛋黃醬同吃,一大碟的奶油蝦,不消片刻就被搶食得盤底朝了。

1.新素時印度加哩─RM10.00
主廚精選多種印度香料,調配出屬於《新素時》的印度風味素食加哩,用砂鍋裝載的加哩有著特有的濃郁加哩香氣,還可吃到吸附加哩湯汁的素魚、羊角豆和番茄等鮮蔬。
2.上海面肉骨茶─RM7.00
口感清香的上海面肉骨茶,少了豬肉的油膩滋味,僅有肉骨茶香料的甘甜尾韵,整體風味清爽自然。
3.亞參(口+力)沙─RM4.00
風味酸香帶辣的亞參(口+力)沙有著清香的(口+力)沙花氣味,少了魚肉的腥味,多了一抹蔬菜的香氣,讓饕客吃再多也不覺膩。


  以往在農曆九月黃旗飄揚著穿白服的九皇齋節,蔬食風才會隨之揚起,如今活風當道,環保意識抬頭,養生愛地球的口號不斷,響應蔬食主義的時節,已不僅僅是那為期十天的日子了,而講究色香味俱全的人們,更是不甘於被喂食那一大盤一大鍋煮炒出來的自助飯菜菜色。這家蔬食餐廳看準現代人重盤中飧的思維,透過強調創意與美味的創意素料理,把蔬菜的鮮味鮮明地引出來,讓那些原本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也不禁要驚艷十分,大呼:原來蔬素可以比葷食更味美!

  蔬食,已經成了二十一世紀的飲食新風潮,而講究細致的料理手法,風清新的蔬果激蕩出料理好滋味,也是這個世紀疏食主義抬頭的新守則。人們不再眷戀於傳統刻板的自助飯菜菜色,反而追尋可以健康與美味兼得的素食料理,當一成不變的素食菜餚已經被排在流行之外,堅持現點現做的蔬食餐廳,就成了“素人”的新寵兒。
  這家打破素食餐廳給人傳統宗教素食的莊嚴感的餐廳《新素食料理》,就是主打蔬食現點現做的“素界”新星。這家餐廳開業剛屆一年雖開在車來攘往的中路,但低調得幾乎讓人無從察覺,但新素食運動正值風行,主廚研發與精心設計的驚喜蔬食料理,很快就把一群崇尚無肉風潮的茹素者循香而來。

提倡蔬食養生

  他們一開始就打算創新路線,不與其他主打快煮快買吃的素食餐廳自助飯菜系列同行,現點現做的蔬食餐廳,說易行難,縱然他們整個餐廳團隊都不怨勞苦,寧願自己多勞,都要客人嘗一嘗他們顛覆傳統素食的料理風格,但創店初期,被制式想法牽控的客人一上門,總是在尋覓那些在一般素食餐廳一進門就可找到的自助飯菜。
  而主廚Rex柯德利用他的巧手和用心,在短短一年間,就改變了人們對蔬食餐廳的鑄模成見,因為多樣化且讓人視覺、嗅覺都充滿驚喜的素菜,因為僅以推廣品味綠色蔬食為主,而不以推廣為宗旨的概念,餐廳不止引來佛教、道教與興都教徒,據店家表示,他們的常客還包括回教徒、基督教徒與天主教徒,完全體現全民愛蔬食的新素食運動精神。

客人部落格宣傳

  “還有在檳島僑居的洋人顧客,也曾吃得驚喜連連,而當場拍下他點的餐點照片,便在他個人的部落格撰寫美食點評文章,也有很多本地客人悄悄地幫我們在他們的部落格宣傳,呵呵,總算有人看到我們用心,餐廳算是苦盡甘來啦!所以今年九皇齋誕,雖然早預知若兼持現點現做,會忙得透不過氣,但是我們還是堅持現點現做的供餐方式,讓客人在任何時節都能吃到我們熱騰騰料理。”
  每年這個“齋”字飄飄的季節,若你吃膩了坊間的傳統素食,想要來點有意外驚喜味,嘿,是時候換個方式,用更好的口感來飧自己的味蕾了。

發布日期:2011年09月21日星期三晚上11.18p.m
資料來源:光華日報副刊飲食第C16版九皇齋節享蔬食二之一
報導:彭可晶
攝影:黃金友

相關文章
聯絡處:
釋開寧 Seck Kai Ling
No.88,Jalan Faraday,Bukit Dumbar,11600 Jelutong,Pulau Pinang.
電話:604-6571625 傳真:604-6573672
部落格:http://junlingcom.blogspot.com/
電子郵件Email:seckkailing@gmail.com

2008-2016 馬來西亞檳城釋開寧 Malaysia Pulau Pinang Seck Kai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