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傳華法師: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


  《金剛經》是佛教最精妙、流傳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的經典之一,其中藏有足以解脫人生困惑與苦惱,超越一切宗教的大智慧。
  傳華法師採用投影教學,為鶴鳴禪寺成人佛學班,深入淺出講釋《金剛經》。感恩法師慈悲,將無上甚深微妙法以現代人能瞭解、能攝受的方便法,導讀《金剛經》,法師就如一部活的經典,舉手投足間,佛法便自然流露,進入了清涼、自在的生命清流中……


1.如何將《金剛經》的精髓,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請傳華法師講解《金剛經》的修行重點……

  《金剛經》主要講的是“無住”,經中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整部經典最精華的一句話。所謂“應無所住”,就是不要執著。人為什么會有種種煩惱?因為我們對六塵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產生種種執著,你一旦執著,心就會顛倒,就起種種煩惱,所以心就不自在。
  《金剛經》告訴我們怎樣生活才能自在,就是要學習“無住”的心,心完全不住在這六塵,才能產生清淨的心,才會開發般若智慧。
  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無所住,是很不容易的,除非像六祖,他一聽到人家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馬上頓悟。可是我們都是凡夫,聽到這句話知道很好用,但我們真正做到“無住”的又有幾人呢?怎么辦?

訓練我們的心

  我們可以通過練習,訓練我們的心,比如透過禪修。當你在打坐,妄念升起時,你看住這個妄念,但心是不隨著妄念走,這個妄念會自動消失。如果你的心跟著妄念走,結果你的心會被捲進去,你就會妄想。這種禪法類似默照禪、永嘉禪法,有這樣的功用。
  如果我們不會禪修,可以訓練自己做一件事情,看只是看,聽只是聽,保持正念,你的心當下做什么,你的心就住在哪裡。比如我們吃飯,吃到好吃的,知道好吃,但是我們不起貪念。
  一般上,我們吃到好吃的東西,都會起貪慾、染著的心;吃到不好吃的,就會起憎惡的心。可是,如果能夠保持這個無住的心,不好吃知道不好吃,還是照樣吃,你的心就比較自在。又例如,我們去商場逛街,看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但是價錢很貴,貴到你買不起,你就放下,不買算了。但是,如果你沒有放下,對它產生執著,整個心會念念不忘,你就開始煩惱了!這就是心有住和無住的差別。
  所以,我們真的能夠做到心無住,對一切都不著相,吃飯、穿衣通通都是修行。《金剛經》一開始就講佛陀托缽、吃飯、洗腳、準備打坐,其實就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六度波羅蜜,告訴我們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這其中的重點,就在于我們的心能夠不執著。
  《金剛經》的目的,是要一個修行人發菩提心,才能成就佛果。但如何發心?如何成果?必須先把妄心降伏,如何降伏妄心?心要先無所住。
  《金剛經》中的“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指大乘菩薩不畏度眾艱難,不懼佛道長遠,為了能夠不退轉,菩薩必須修習空性的智慧,才能在度眾時沒有障礙。《金剛經》的特色,就是同時兼重“菩提心”和“空性的智慧”。

2.《金剛經》把世間每一樣事物的短暫存在,稱作“幻相”,形容它是夢幻泡影,為什么?

  《金剛經》把一切“有情、無情”,歸納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意思是說要見到空性,就必須觀察世間一切萬物的形成、消失,它都依照緣起法。因為我們常把種種的相當作是真實,不知道緣起性空的道理;相是有的,可是本體是空性,所有的事都是因緣和合,所有東西終究都會散失,那么,這個東西就不存在了,就如夢幻泡影,像個水泡,一剎那就不見了。
  組成水泡的因緣俱足,當下你看到一個水泡,可是很快這個水泡就破掉了,因為它的因緣散掉了,所以就沒有了。
  經文用夢幻泡影來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在迅速變化。你知道一切現象都是無常,時時刻刻都在生滅,在變化當中,我們就不會執著。
  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諸相非相,指的是心經裡的諸法空相,意思是說,如果你能夠證入世間的本質是虛妄的,你就可以見到佛的法身。

3.請法師說明,“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當念頭消失,就已經過去了,故不可得;未來的還未到來,所以也不可得,一般人對過去和未來心不可得,比較容易理解;那么現在心呢?我們明明活在現在,怎么會沒有呢?
  我們必須要理解佛經說的:每一個念就具足90個剎那,那么,一個剎那就具足900個生滅。你看一剎那間那么短,900個生滅在發生了,所以現在心根本找不到一個停駐點,剎那之間太快了,所以不可得。因此,生活中就要好好珍惜因緣,活在當下。

4.前面您已解釋“應無所住”的意義,接下來請師父解讀“而生其心”的意義?《金剛經》智慧的特質是什么?

  “而生其心”的意義是生清淨心,清淨心就是般若智慧。《金剛經》的智慧特質是“離相無住”,能夠不著相,心自然就清淨,本有的智慧就能夠顯發。
  經文說:“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佈施”,意思是說菩薩對一切法不執著。是怎樣不執著呢?在行佈施時,心不起執著。在度化眾生時,用六塵來行佈施,例如用錢財佈施,這屬于色塵。要用“三輪體空”觀念來行佈施,也就是不要執著佈施者、佈施對象和所佈施的東西,因為這三者都不真實,都是空的。這稱為“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
  以這樣的“無住”心來佈施,福報就會很大,因為不執著能佈施者,則無希望福報之心;不執著誰人受佈施,就不會生起傲慢心;不執著所佈施的東西,就不會起貪想。

“不住”六塵的佈施

  為了讓人瞭解福報有多大,《金剛經》比喻:“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你能夠想像虛空有多大,有多廣嗎?一個菩薩行六度波羅蜜,不住于相而行佈施的話,功德也是像虛空一樣不可量,不可想像之大。也就是說,虛空有多大,我們的功德就有多大。以慈悲心修福報,不管“財佈施”或“法佈施”,如果能夠以空性的智慧來修這個福報,所修的福報與空性相契合,才是真正的大福報!
  《金剛經》的智慧特質在于要“無住”佈施,不執著。一般上,人們佈施都有所求,求福報,求功德,才會有動力。我們要用“三輪體空”的心,也就是勝義菩提心所修的功德,遠遠勝過凡夫所修的福德,因此,“不住”六塵的佈施,功德反而大,不求反而有,佛法的妙就是妙在這裡!
  整部《金剛經》的特質在于談菩薩的發願和智慧,以及修行、度眾的關鍵,我願藉著這開辦《金剛經》課程的因緣,希望每個人都能持誦《金剛經》,作為早晚的功課,因為《金剛經》是人間菩薩修行的寶典,也是學佛,最好的人生保險!

《金剛經》講釋課程免費招生

  吉隆坡鶴鳴禪寺本月9日開始,每逢星期日(每月第一個星期日除外,因為本寺舉辦一日禪修)上午10時誦金剛經,11時至中午12.30講解金剛經,約22堂課,課程免費,並提供午餐。講師是傳華法師,歡迎有興趣參與者,聯絡:03-26929839。

[傳華法師◎簡介]
1991年北方大學經濟系畢業
2000年依止廣餘法師出家
在鶴鳴禪寺成人佛學班講課
2003-2011年畢業于台灣慈光禪學院研究所師資班
2009-2011年在台灣慈光禪學院專科班講課
慈光禪學院城市推廣部講堂講課

發布日期: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上午 8:28a.m
資料來源:中國報第07版
普陀書軒緣整理
相關文章
聯絡處:
釋開寧 Seck Kai Ling
No.88,Jalan Faraday,Bukit Dumbar,11600 Jelutong,Pulau Pinang.
電話:604-6571625 傳真:604-6573672
部落格:http://junlingcom.blogspot.com/
電子郵件Email:seckkailing@gmail.com

2008-2016 馬來西亞檳城釋開寧 Malaysia Pulau Pinang Seck Kai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