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佛教徒的你可以燒紙嗎

  清明節馬上到了,掃墓的活動又開始了。國家現在也把清明節定為了公共假期。從上周開始各公墓都已經到達掃墓的高峰,交通部門也為大家掃墓做好了充分的准備。“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景像又回來了。對於清明節的重視無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這樣的一件普通的事情,在傳承著中國傳統文明——孝道。中國人始終是視死如生的精神來對待死去的人,慎終追遠,不忘本的精神值得繼承喝弘揚。
  傳統孝道思想和我們佛教的思想是 吻合的。佛教有很多專門關於宣揚孝道的經典,如〈父母恩重難報經〉,並且佛陀也是實行孝道的表率:到兜率天為母說法,為父抬棺。但中國傳統的燒紙錢到底應該不應該,對於很多佛教徒來講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有的因此而煩惱。
  我們佛教徒是否應該燒紙呢?首先我們看紙錢的歷史來歷就知道了,關於燒紙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下面選擇幾條典型的說法來供大家參考。
  有的認為是始於蔡倫:蔡倫發明紙後,世人卻不知如何使用,為了推銷紙張生意,蔡倫乃叫妻子裝死,他在紙上繪些圖案,邊哭邊焚燒,不久妻子復生...旁人不解實情,以為是蔡倫焚紙感動神明,妻子竟得以死而復生,於是金銀紙因而盛行。
  同樣的故事情節,有的認為是蔡倫的哥嫂,因為看到蔡倫造紙發財,也學著做,沒有想到,做出的質量特別的差,賣不出去,就上演了上面同樣的情節的故事。
  還有的認為燒紙錢的始於唐朝。中國唐朝皇帝唐太宗,因魏征斬龍王一事,驚嚇過度而神游冥府,卻遇到許多孤魂,原來是他開疆拓土時,被殺死的敵軍和土匪,死後卻無處安身,太宗決定行功德,回到陽間立刻大赦天下,廣召高僧舉行法事超渡,並制作銀錢焚燒,供孤魂使用。
  關於祭祀用紙錢焚化的記錄,始於魏晉時代"據封演聞見記" 魏晉以來始有紙錢,紙錢始於殷長史南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剪紙為錢以代束帛,致唐朝盛行其事,至唐書王嶼傳雲,漢以來葬者皆有痊錢,後世禮俗燒以紙寓錢為鬼事,至是嶼乃用之。
  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漢以來,喪葬瘞錢,後世以紙寓錢為鬼事。’這是說從漢朝開始,人死之後,喪葬之時,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以為人死之後便是鬼,所以說文解字也說‘人所歸為鬼’,人死既為鬼,擬想鬼的世界也同人間一樣,只是陰陽兩界不同而已,故以為鬼也需要生活,也需要用錢,所以就用錢幣殉葬。後來有人覺得用真的錢幣太可惜了,便用紙來剪成錢的形狀,以火燒了給鬼用。印光法師也圓融的認為如果投胎成鬼可以用的上紙錢。
  其實佛教不贊同用燒紙錢的方法來幫助亡人。佛教講因果,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人去世後隨著自己生前所做到善業與惡業在四十九天內要到六道投胎的。在此期間如地藏經所說,應該資福救拔,也就是為亡人做種種功德,使他們善業增加,離苦得樂。如果人去世後投胎到天上,人間,畜生,地獄等地,怎麼能用的上紙錢,我們誰花過上一世子孫給我們燒的紙錢?就算是紙錢真的能被鬼所使用到話,佛教不認為人死之後即是鬼,做鬼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佛教 更不相信經過焚燒之後的紙庫錫箔能夠供鬼受用。
  可悲的是現在一種叫做往生錢的紙錢,在一小張的黃紙上,用紅浮水印上梵文字母的往生咒,就當做鬼用的錢了。其實誦咒的功效,與燒紙的作用,根本是兩回事。如果根據佛經來說,印好的經是燒不得的,燒了是有罪的。
  印光法師說:佛弟子祭祖先,固當以誦經、持咒、念佛為主。焚化箔錠,亦不宜廢,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資之以用耳。(《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復海門蔡錫鼎居士書三》)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專以多燒為事亦不可。(《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二.復金振卿居士書》)可以看出印光法師認為佛弟子祭祀祖先應該是以誦經,持咒,念佛為主,不可以廢除燒紙的目的是,通過燒紙來繼承孝道,所謂不知以物表心,不可以認為越多越好,燒紙的作用不在於燒紙本身,而是燒紙所傳承的精神。
  這樣的說法弘一律師也有提及(燒紙)也有一點好處,就是做兒女的對父母表示一點孝意。自己飲食,想到父母祖先,自己住屋穿衣,想到祖先,不忘記父祖的恩德,有慎終追遠的意義。佛教傳來中國,適應中國,方便的與念經禮佛合在一起,但是在儒家‘送死為大事’及‘厚葬’的風氣下,不免鋪張浪費,燒得越多越好,這才引起近代人士的批評,而佛教也被認為迷信浪費了。佛教徒明白這個意義,最好不要燒紙箔等,佛教裡並沒有這些。
如果為了要紀念先人,像征的少燒一點,不要拿到寺廟裡去燒,免得佛教為我們受罪。
  通過上面的說法,我認為,首先明白燒紙是對亡人沒有什麼根本利益的。應該通過佛教的方法來回向超度亡人。如果家人都學佛,可以在這個時候去掃墓,在墓地念經念佛回向亡人,也可以買些鮮花果品祭奠。這樣又有真實利益也很環保。如果家裡不是都學佛,或家人又不是那麼支持,或按照風俗習慣都這樣燒,如果不燒會給他們反對學佛帶來口實和煩惱,不妨隨順世間就燒一點。

發布日期:2010年3月9日上午 8:01a.m
資料來源:佛教在線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道、佛、基督教儀式揭面紗‧清明祭祖大不同

  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是掃墓,讓親族子孫到祖先墓前祭拜焚香,打掃墓園,表達慎終追遠之意。

  清明時節又到來,在這個慎終追遠的日子裡,後人要如何祭拜、要擺些什麼供品,才能把心意傳達予先人?
  星洲日報訪問了馬來西亞道教總會、馬來西亞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和新山異象基督教會,瞭解道教徒、佛教徒和基督教徒如何在清明節緬懷先人。

道教
講求心意和能力

  馬來西亞道教總會副總會長黃旭鴻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說,道教徒在祭拜先人時,最重要的是講求心意和本身能力所及。
  他說:“有人說燒越多的冥紙就越多回報、越受到保佑,這是不可能的;不管燒多少冥紙,供品是貴還是便宜,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黃旭鴻表示,中國道教徒在祭拜祖先時多數以齋料作為供品;本地道教徒的供品則分為素和葷。
  他說,若教徒供奉素品,供品以乾的齋料居多;若供奉葷食,供品則是三牲。

供品中切勿有牛肉

  他說:“供奉先人的齋料沒有特定限制,只要有5樣就可以了;三牲則是指雞肉、豬肉和魚,供品中切勿有牛肉。”

  黃旭鴻表示供品中也少不了水果,本地道教徒通常供奉5種水果,每一種水果的數量可以從1粒到5粒,但是供奉的水果的總數量最好不要1粒。

不用瓜類楊桃和水蓊

  他說:“雖然,供奉先人的水果沒有限制,可是道教徒較少用瓜類、楊桃和水蓊。據說瓜類代表不吉祥、楊桃傳說是與觀音有關,至於水蓊我就不清楚了。”
  在香燭方面,黃旭鴻說,道教徒在祭拜先人時會先點燃一對蠟燭,請先人上位,然後再奉上3枝大香以示隆重,接下來的上香者則每人3枝香。
  他說,上香次序從輩份最高至最小的;後人在焚化冥紙時得視蠟燭的長短而定,通常是在蠟燭快要燒完時,才是恰當的焚化冥紙的時間。

佛教
辦孝親報恩法會

  星報記者也從馬來西亞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獲得佛教徒與清明節的相關資料。
  在該份資料中,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表示佛教也重視懷恩報德,不僅是報父母生養的恩德,更要報三寶、師長長養慧命的恩德,一切眾生成就的恩德。
  因此,寺院在清明節會有掃塔祭祖及超薦先遠考妣宗親的孝親報恩法會。
  參與法會的信眾除了誦經向過往先人外,也有的藉此布施,或捐作建寺修塔、或慈善濟貧,或作清寒學子教育基金等,為父母先亡作諸功德,以求冥福。
  佛教徒也將原有以三牲酒醴祭拜祖先之習改以香花水果代替;佛弟子者也會引導民眾投入文化、教育、公益事業中,將對親人的私愛擴大到每個人、將對親人執著愛戀之心布施給眾生。

燒冥紙表達生者心意

  在該份資料中,星雲大師說,後人焚燒冥紙為的是要讓祖先在陰間的日子好過一點。
  但是,他表示,佛教認為人死後將隨著生前累世所造的業力而轉生六道,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之間。所以,人死不一定是鬼;即使為鬼,其能享用的資具也要依他的福德而定。
  他說:“如果是沒有福德者,再多的冥紙對他也沒有用;如果是有福德者,就算沒有冥紙也能得到供養。”
  他表示,若為表達生者的心意,其實焚燒一點冥紙也無可厚非,只是把祖先認定為鬼,實在是大不敬。

基督教
攜鮮花掃墓

  新山異象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劉寶雄說,本地的基督教徒在清明節這天也會去掃墓,不過他們只會攜帶一束鮮花。
  他說,基督教徒通常先清理先人的墓地,然後一家人在墓前禱告,目的是感恩先人為後人所做的美好的一切而向神獻上感謝。
  他表示,當禱告結束後,後人就會在墓前聊天,內容大多數是與父母在生時的教導、所留下的美好的事物有關。

  他說:“家屬聊天時談到先人美好的一切都不是刻意的,可是大家就是會很自然地聊起。家中小輩也可從這些談話中,更瞭解先人的過去及對家人的影響。”
  他表示,基督教強調的是對生人的安慰、對在世者的奉養,這一切勝過於親人死後風光大葬。
----------------------------------------------------------------------

你知道嗎?

祭祖春遊重要節日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節氣,也是掃墓祭祖和春遊的重要節日。按照陽曆算法,清明每年落在4月4日或5日。
宋朝以後,清明最重要的活動是掃墓,親族子孫到祖先墓前祭拜焚香,打掃墓園,表達慎終追遠之意。

發布日期:2010年3月5日下午8:53p.m
發布日期:2008年3月26日晚上110:05p.m
資料來源:星洲日報/大柔佛

清明節的由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清明節的由來:春秋時代晉國大公子重耳遭奸人所害,被迫流亡國外。由於重耳平日頗關心百姓,因此流亡期間屢護臣民協助,忠臣介子推尤其盡心盡力照顧,甚至在飢寒交迫之時,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希望重耳日後能回國做一位勤政愛民的國君。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重掌政權,是為晉文公。他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幫助他的人,卻忘記了介子推,經旁人提醒才猛然想起,遂趕忙派人請介子推,惟介子推已和母親隱居深山,晉文公和臣子在山中找不到他,這時有人獻計放火燒山,以為介子推是有名的孝子,一定會背著母親跑出來。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仍不見介子推出現,火滅以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背著他母親,被燒死在一棵柳樹下。晉文公十分懊悔,頒令每年是日全國禁火寒食以紀念介子推,從此就有了寒食節。後來寒食節與日子接近的小節日融合,成為了今天的清明節。
  從故事中可見,重耳是個知恩圖報的人,雖然他大意遺忘了介子推,但當他想起其恩德後,馬上主動找他報恩。其實每個人自出生開始,即直接或間接地受過無數眾生的恩惠,故做人能知恩報恩非常重要。各方的恩我們都應該報,而芸芸眾生之中,父母生我育我,對我們恩德最大,最值得我們全力報答。佛陀也開示敬父母即同敬佛,孝親功德最大,相反不孝的惡業也是最大!我們可能受了陌生人的小小幫助便已連聲稱謝,但對最親近的父母,長期施與我們的大恩大德卻視而不見,豈非連重耳也不如?
最初人們於寒食節,僅是進行一些文娛性質的活動,唐宋以後才有了掃墓祭祖的習慣,令寒食節增添了慎終追遠的意義。然而,一般人以飲食、香燭、衣紙祭祀已舍報的父母,佛法認為這對他們是不受用的,因為他們早已轉生他趣;而對在生的父母,用金錢、物質作報答也是不究竟的方法。金錢和物質當然是有需要,但只可以在今生帶給父母短暫而浮淺的快樂,往往還會造成煩惱,而且對父母舍報之時及轉生之後毫無裨益。故事中的重耳,希望報恩卻適得其反,正是因為用了不正確的方法。
   從佛法的角度看,報父母恩的最佳方法,一方面是自己精進修行,一方面是父母在世時,引導其接觸佛法,止惡行善。若不能做到後者,也要經常代父母懺悔無始以來一切罪業;同時力行眾善,布施、放生、誦經持咒、禮佛念佛。不論父母在生與否,均回向彼等業障消除,得聞佛法。來生或得人身,或生淨土,究竟解脫。
  報父母恩是每年每天都要做的事,不過像清明節這些特別的日子,更能提醒我們應如是行,並反省改進做得不夠的地方。菩提學會亦將於本年五月啟建二十一日報恩法會,頂禮《梁皇寶懺》、《慈悲三昧水懺》、《淨土懺》及《淨土三經》各七永日。每一懺法均具足除障積資之要素,如今三懺合修,功德更為殊勝。希望大家都能藉此機緣,為自身、眷屬乃至一切有情淨業增福,植菩提種。

發布日期:2010年3月5日下午 8:39p.m
資料來源:不詳

為什麼佛教徒過清明節

  清明節是專為追思和祭拜亡者而設的傳統節日。自古,生者就是透過清明節對家中的祖先和亡者表示虔誠、恭敬和感恩,因此清明節在華人的傳統習俗和儀式當中占有一席之位。除了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清明節更落實了中國哲學家及聖人孔子於西元六世紀所提倡的孝道。清明節是落在冬至以後初春的第106天。人們會在當天前往祖先和亡者的墳墓或骨灰塔祭拜和打掃,同時以亡者的名字做供養。
  孔子與佛陀雖分別住在中國和印度,但兩者卻生存於同一個時代。孝道是兩者為促進社會和諧,共同提倡的教義。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已根深蒂固的融入華人社會體系,以致每個華人了知自己在清明節所應盡的義務,每年過清明節的傳統不曾間斷。清明節雖始於對亡者的祭拜和供養,生者也在亡者的墳前提出請求和感激亡者對生者所給予的祝福與保佑。

佛教與清明

  依佛教的說法,亡者因過去活著的時候種下的種種惡因緣,以致他們往生惡趣。那些因執著於財產和子女的亡者,因此轉生為不幸的眾生(布塔)。他們可能回到家中流連在門後,制造陰森的氣氛。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忙,透過為他們做功德,他們可以轉生善趣。佛教建議活著的親友做功德回向給亡者,可以幫他們減少痛苦。其實,《善生經》中有提到子女的義務就是時常做功德回向給已故的父母。因此,任何族群的佛教徒都可以在清明節追思懷念已故的祖先,並以亡者的名字做供養來幫助亡者。在《Tirokudda Sutta》中也提到生者心中的感激會促使他們以亡者的名字來做供養。
  “他給予我,並為我工作。他是我的親人、朋友和親密的人-因為如此想,生者為亡者做供養。”
  “那些慈悲的,因此,必然記得已故的親戚,並且以亡者的名字做供養。透過全心全意的功德回向,亡者將對做功德的活著的親屬感恩,並且祝福他們。”
  “那些已故者因為被記得和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感恩之心,心中將積極的對活著的親屬產生祝福。”

如何過清明節?

清明節,佛教徒可做下列事:
一、到置放祖先靈位的墳墓、骨灰塔等聖地做打掃和供養。
二、到寺廟為往生者做供養,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三、為亡者受戒(八或十戒),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四、拜訪老人院、殘障或智障者收容所、孤兒院,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五、為亡者做任何功德,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願一切眾生快樂安詳!

發布日期:2010年3月5日下午 8:30p.m
資料來源:
文 : 新加坡佛教及巴利學院校長甘納拉瑪比丘(博士)
譯者 : 唯讀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佛經上講,這裡無任何悲痛和苦惱,居民們可以盡情享受諸種快樂,所以叫“極樂”。阿彌陀佛又被稱作接引佛,他的左右脅侍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合稱“阿彌陀三尊”,又叫“西方三聖”。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9:50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五趣

  趣,趨向之義。五趣指眾生由善惡業所感而應趣往之處所,故又稱五道,即地獄、餓鬼、畜生(傍生)、人、天五種,此中自天趣又別開阿修羅,故又總稱六道。大乘多說六趣,說一切有部則說五趣。相對於無漏淨土,悉以之為惡趣,總稱五惡趣或六惡趣,地獄、餓鬼、畜生三者為純惡所趣,故名為惡趣;人天為善惡雜業所趣,故亦名為惡趣。另從六趣本身,又將天、人、阿修羅稱為三善趣,或三善道,將地獄、餓鬼、畜生稱為三惡趣或三惡道。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8:37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又叫“龍神八部”、“八部眾”,是佛教八大護法神,數量很多。具體如下:
  一、天眾。“天”就是神。著名的護法二十諸天的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 韋馱、閻王等皆是。二十諸天常被供奉在大雄寶殿兩側,如杭洲的靈隱寺、 北京大慧寺、大同華嚴寺、普陀山慧濟寺等。
  二、龍眾。佛經上說,有無數龍王,專管興雲降雨。這與中國的龍王傳說十分相 似。
  三、夜叉。       鬼子母據傳是五百夜叉鬼之母,故俗稱「鬼子母」。

  四、乾闥婆。是香神,又是樂神,多達6000多位。他們在佛面前彈琴唱贊歌時, '三千世界皆為震動”。這是佛國的中央民族樂團。                乾闥婆

  五、迦樓羅。就是金翅鳥神,大得不得了,兩只翅膀張開,就有 336萬裡!他以蛇為食,可除掉世間各種毒蛇,益於眾生。中國的神魔小說中,把他說成是 在佛爺頭上護法的大鵬金翅鳥。                迦樓羅

  六、緊那羅。歌神。與乾闥婆各有分工,乾閱婆專管演唱俗樂,是流行歌曲音樂家,緊那羅則專門演奏法樂,是專業音樂家。                緊那羅

  七、阿修羅,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其容貌醜陋,佛教收為護法。         石門山第8號阿修羅戰帝釋天故事圖局部

  八、摩侯羅迦。是大蟒神,古印度是個多蛇並崇拜蛇的國家。大蟒神也被吸收為 護法神。
  以上八部分,以天眾和龍眾最為重要,故統稱“天龍八部”。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8:35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彌勒菩薩

  彌勒也是與我國漢傳佛教地區甚有緣份的菩薩。據佛經上講,他本為釋迦牟尼佛祖的弟子,先於佛入滅,上升到彌勒淨土。釋迦牟尼預言他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當下生人間成佛。因此,他即是佛門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因為是未來之佛,故現在還是菩薩。他在我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原因非止以上所載,尤其在我國五代時出了一位名叫“契此”的和尚。傳說這個契此和尚身材矮胖,肚子特大,常用竹杆挑著個大布袋東游西蕩化緣。他逢人便笑,言語無常卻每多靈驗,因而名噪一時。他圓寂時說偈道“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於是,人們盡皆哄傳他就是彌勒佛的化身。後世,許多寺院裡照他的模樣塑造了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像。許多地區民間俗稱他為“笑頭兒和尚”,“大肚羅漢”,“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副對聯也不徑而走。當然,彌勒像和布袋和尚自有其不同之處。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8:31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落發、染衣和受戒

  俗人出家為僧,按佛門戒律規定,必須剃除須發,換上袈裟,這就叫落發染衣,以示從此脫離塵俗和煩惱業障。更衣之後,再通過隆重儀式,接受佛教戒律,就叫受戒。因為佛教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的區別,受戒的儀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僧人,在受戒時還要在頭上“燒痂”,佛家叫“爇(ruo)頂; 即在頭頂上點燃幾個塔形殘香頭,讓其燃燒至熄滅,以示“願以肉身作香,燃點敬佛”的誠心。燒痂後留下的疤點,俗稱之為“戒疤”。由於各人發心的不同,疤點的數量也不同。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幾種。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8:28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東方三聖

  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這個位於東方的淨琉璃世界,是佛教理想中的“淨土”樂園。藥師佛曾立下十二大願,要使淨琉璃世界的一切居民、無病無災,豐衣足食,解脫苦厄。藥師佛除與釋迦佛、彌陀佛在大雄寶殿共同享用人間香火外,還有自己的“藥師殿”、“藥王殿”。(與中國道教的藥王廟是兩碼事),殿內正中為藥師佛,兩旁是他的左右脅侍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合稱“藥師三尊”,又叫“東方三聖”。藥師佛的典型形像是左手持體,內盛甘露,右手持藥丸。
  藥師,梵名 Bhaisajyaguru,音譯作鞞殺社窶嚕。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淨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此佛誓願不可思議,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藥師佛,讀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四十九天之五色綵幡,其人得以蘇生續命。此種藥師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藥師佛有十二神將誓願護持藥師法門,各率七千藥叉眷屬,在各地護祐受持藥師佛名號之眾生。 又一般流傳之像為螺髮形,左手持藥壺,右手結施無畏印(或與願印),日光、月光二菩薩脅侍左右,並稱為藥師三尊。此二脅侍在藥師佛之淨土為無量眾中之上首,是一生補處之菩薩。
  (菩薩)此菩薩梵名蘇利也波羅皮遮那。又作日曜菩薩、日光遍照菩薩,主地藏光明徧明之德。為藥師如來之脅士者,與月光菩薩相對。為菩薩形,肉色,左手為寶幢。右手為與願,坐於赤蓮。為藥師脅士者,掌中或蓮上持日輪。
  (菩薩)藥師如來二脅士之一。藥師經曰:「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徧照,二名月光徧照,是無量無數菩薩之上首。」「月光菩薩,黃色,左手持青蓮華,上有半月形。」叹釋尊在因位時,作大國王,施頭於婆羅門時之名。又曰月光王。見佛說月光菩薩經,賢愚經六月光王頭施緣品,經律異相二十五。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8:26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念珠、木魚、山門

  念珠,又叫佛珠或數珠,佛教徒在念佛誦經持咒時用它來計數和收攝心意。念珠質地有多種,佛教認為菩提子所做念珠功德最大,粒數也有多種,大都有其含意。
  木魚是佛教法器之一。相傳佛教認為魚晝夜都不合眼,因此用木制成魚形,擊之以警戒僧眾晝夜思道。木魚有兩種:一為園狀,刻有魚鱗,誦經禮佛時叩之,以調音節,一為挺直魚形,吊於庫堂前,粥飯或集合僧眾時用之。
  山門是寺廟的大門。因為寺廟的大門多是三門並立(中大旁小),故稱“三門殿”。又因寺廟多在山間,所以又稱“山門”。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8:24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四大菩薩

  在佛教眾多菩薩當中,名聲最大的有四位:觀世音、文殊、普賢、地藏王。  觀世音是梵文的意譯,傳說唐代避李世民名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他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佛教認為他大慈大悲,遇難眾生只要念誦他的名號,“菩薩即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叫觀世音。據說觀音可以應機以種種化身救苦救難,所以有各種不同名稱和形像的觀音,如白衣觀音、送子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干手千眼觀音等。觀世音菩薩在印度原為男像,自傳入中國後,逐漸被漢化,大約從南北朝起,他的塑像也由男轉女,成為大受我國俗眾歡迎的女菩薩,以至千百年來,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稱,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在浙江省普陀山。
  文殊,全稱文殊師利,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妙德”、“妙吉祥”等。在佛教寺院中,他常塑在釋迦牟尼佛的左邊,為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專司“智慧”,常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並稱,又文殊菩薩的塑像常是頂結五窯,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最大的特點是騎著一頭青獅,表示智慧威猛,相傳他顯靈說法的道場在山西五台山。
  普賢,是梵文的意譯,亦譯為“遍吉”。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右侍,專司“理”德。其職責是把佛門所倡導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他的塑像最大的特點是騎著一頭白像。相傳普賢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在四川峨眉山,現峨眉山萬年寺有宋代銅鑄普賢騎白像的造像。

  地藏,是梵文的意譯。佛經說這位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所以得名。釋迦牟尼囑咐他,在釋迦寂滅,彌勒佛未生之前,救助六道眾生。他即發下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宋高僧傳》載,他轉世為新羅(今朝鮮半島)王子,自幼出家,唐玄宗時來華入九華山,建寺收徒,年99歲圓寂,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現九華山神光嶺有肉身殿,相傳即為地藏菩薩的成道處。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7:59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佛教的節日

  佛教有許多節,我國漢族地區佛教的重要節日有兩個:一是四月初八日的佛誕節,亦稱浴佛節。在這一天,寺院裡要舉行“浴佛法會”,僧眾們以香花燈燭茶果珍肴供養佛像,並用各種名香浸水泡洗釋迦牟尼誕生像,作為對釋迦牟尼佛誕生的紀念。
  二是七月十五日的孟蘭盆節,另稱中元節,民間習俗稱為鬼節。“孟蘭盆”是梵文的意譯,意思是“救倒懸”。佛經傳說,釋迦牟尼的弟子目犍連看到死去的母親在地獄受苦,如處倒懸,便求佛救度。釋迦牟尼要他在七月十五備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可使其母解脫。後來,在這一天寺院裡都舉行多種佛事活動,以超薦歷代祖先。除上述兩個節日外,在二月八日釋迦牟尼出家日,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涅盤日,腊月初八釋迦牟尼成道日,寺院中也要舉行紀念活動。
  另外,與諸佛、菩薩有關的日子,寺院裡,也常舉行一些紀念活動,比較重要的如農歷七月三十為地藏菩薩生日,屆時九華山地藏道場將舉行盛大地藏會。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的誕生、成道、出家的紀念日,普陀山觀音聖地將舉行重大慶祝活動。

  【佛教節日表】

  彌勒菩薩聖誕 正月初一日
  韋馱菩薩聖誕 六月初三日

  釋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日
  觀音菩薩成道 六月十九日

  釋迦牟尼佛涅盤 二月十五日
  大勢至菩薩聖誕 七月十三日

  觀音菩薩聖誕 二月十九日
  龍樹菩薩聖誕 七月二十四日

  普賢菩薩聖誕 二月二十一日
  藥師佛聖誕 九月三十日

  文殊菩薩聖誕 四月初四日
  阿彌陀佛聖誕 十一月十七日

  釋迦牟尼佛聖誕 四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

  【觀音齋期表】

  正月初八、二月初七日、二月初九日、二月十九日、三月初三日、三月初六日、三月十三日、四月二十二日、五月初三日、五月十七日、六月十六日、六月十八日、六月十九日、六月二十三日、七月十三日、八月十六日、九月十九日、九月二十三日、十月初二日、十一月十九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十二月二十五日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7:51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念佛及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是佛教徒思念佛的形像和功德,或念誦佛名號的一種修行方法。據說一心念佛,可以不生情欲,有助於達到解脫或死後往生佛國。小乘佛教念佛專指思念釋迦牟尼佛,大乘佛教因認為有無數佛,故所念之佛也有許多。最盛行的念阿彌陀佛,如念“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也是梵文的意譯,讀為“那謨”(namo),是致敬歸命,歸依禮敬的意思。佛教徒常用來加在佛、菩薩或經典名稱之前,表示對佛、法的尊敬與虔誠。阿彌陀佛簡稱彌陀佛,是大乘淨土宗的主要信仰對像。佛經上說,西方有個極樂淨土,所居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阿彌陀佛就是這片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該處。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7:48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俗稱四大金剛。佛教傳說東南西北各有一神守護,故此得名。我國漢族地區寺院,常常在山門兩側塑上他們的像。其中,身為白色,手指琵琶的是東方持國天王;身為紅色,手纏繞地龍的是西方廣目天王;身為青色,手持寶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身為綠色,一手持傘、一手持銀鼠的是北方多

  聞天王。

  韋馱,也是佛教傳說中的護法神。在我國漢族地區佛寺中,常被塑在天王殿彌勒佛之後,面對釋迦牟尼像,其形像為身穿古代武士服,手持金剛杵。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唐代高僧道宣夢見一神,自稱:“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盤,教弟子守護贍部(南瞻部洲)遺法。”
  在我國一些寺院的山門兩側,還塑有兩尊守護佛法的神將,一位張口,一位閉口,習俗稱為“哼哈二將”。二人皆裸露上身,纏衣裳於腰部,於執金剛杵,容貌威猛。實則此二人也為佛教傳說中的金剛力士,職責為守護寺院大門。由於神話小說《封神演義》的流傳,民間遂根據二人張口、閉口的特點,附會為小說中描寫的“哼將”鄭倫和“哈將”陳奇了。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7:46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羅漢、菩薩、佛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羅漢果。修持佛法的人達到了脫生死,即不再生死輪回就叫阿羅漢。我國漢族地區佛寺常塑有十八羅漢像,其實本應是十六羅漢。據佛經上說,佛陀曾囑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
  盤,住世濟人。公元二世紀師子國(今與斯裡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記載了十六位羅漢的姓名,這本書由我國玄奘法師譯出。後代畫家畫像時不知為什麼卻畫成了十八羅漢,據推測可能是把慶友與玄奘也畫了進去,但在標姓名時,雖把慶友標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卻重復地把第一位羅漢的名字標在第十八位羅漢上。宋代即有人指出這一錯誤,然而十八羅漢卻已經在我國廣泛流傳開了。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綞(讀朵)的簡譯音。菩提意思為覺悟,薩綞意譯為有情意的生物或眾生。大乘佛教認為,以阿羅漢果為修行的目標還不夠,應修持佛果,即達到成佛的境地。但在成佛前,應先作菩薩,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
  教化眾生,度眾生到極樂彼岸。佛經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國漢族地區影響較大的菩薩,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和彌勒菩薩。
  佛,是佛陀的簡稱,梵文的意譯。意思為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覺有三個意思: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據稱,阿羅漢辟支佛(佛教的另一出世果位)缺後二項,菩薩缺後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小乘佛教所說的佛一般是指釋迦牟尼,大乘佛教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大乘佛教認為,三界十方,到處有佛,其數如恆河之沙。過去有七佛、燃燈佛,未來有彌勒佛,東方有阿閦(讀'醋’或'錯’)佛、藥師佛,西方有阿彌陀佛。
  從佛身上說,還有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7:42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和尚、僧、尼、法師

  和尚,是從梵文而來,原義是“師”。本是一個尊稱,具有一定資格,能為人師的才能稱和尚,但後來習俗上被作為一般出家男眾的專用稱呼了。
  僧,是僧伽的簡稱,本義是指出家佛教徒三人以上的團體,後來習俗把出家的個人也稱為僧。無論男女,都可以稱為僧,不能把僧和尼對舉,作為佛教出家人男女的區別。
  尼,是從沙彌尼、比丘尼的字尾而來,是對出家女眾的簡稱。正確的稱呼是出家的男子受10戒的(其一般年齡在20歲以下)稱沙彌,受俱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子受10戒的(一般年齡也在20歲以下)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
  法師,是佛教的一種稱謂,指通曉佛法並善於講解及致力修行傳法的僧人,本不適用於一般出家人,但習俗也用作對僧人的尊稱。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7:38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機構的名稱,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為官署。漢代設有鴻臚寺,用以招待四方賓客。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從西域來的僧人漸多,遂在洛陽建白馬寺,專供外來僧侶居住。這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處所,都可總稱為寺的由來。
  院,本是寺內的一部分,寺內的別舍。後來佛教僧人也單獨用院作為居住處所的名稱,但院的規模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專指佛教出家的女眾(比丘尼)居住的處所。
  佛教的寺、院、庭不能與宮、觀、廟混為一談。宮、觀、廟不用在佛教上(只有藏傳佛教用“宮”)。 宮,原義是高大的屋字,過去皇帝的居處多稱宮,後來道教供奉天地神明祖師等也可宮。
  廟,是朝庭、民間、道教皆用,用來供奉祖宗、神、仙等。
  觀,是道教所專用。因此,寺廟並說,其意思應包含佛、道教修行之處所。如單獨指佛教僧人居住處所,不能說寺廟。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7:26p.m
資料來源:海會講寺 作者:毛坤

藥師法門與現實人生

  佛教開示淨土法門,告訴我們大千世界中有許許多多佛土,但特別提倡兩處:一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以西,稱西方極樂淨土;一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以東,稱東方琉璃淨土。西方淨土的教主阿彌陀佛,在因地發了四十八大願,令眾生來世往生極樂;而東方淨土的藥師如來,在因地發了十二大願,更為重視人生的現世快樂。所以在佛教徒中自然形成這樣一種觀念:往生西方念阿彌陀佛,消災延壽念藥師如來。
  西方淨土的弘揚,一向為教界所重視,相關典籍可謂汗牛充棟;而東方藥師法門卻鮮少有人提倡,這方面的著述更寥寥無幾。這一現象也使得社會對佛教產生了諸多誤會,認為信佛但求來世快樂而不重視現世的人生,甚至認為佛教乃逃避現實的宗教。近代佛教領袖太虛大師為改變人們這種錯誤認識,曾大力提倡人間佛教,並親自講解過《藥師經》,認為可以依藥師法門創建人間淨土。所以說,藥師法門的弘揚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一、藥師誓願

  推動有情流轉生死的力量有業力和願力兩種。眾生因業力而在六道輪回,聖賢則依願力而成佛作祖。因此,想成就佛道首先要發願。說到願力,人們都會想到四弘誓願,但這只是一切菩薩的通願,每位菩薩還有自己的別願,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藥師如來,在因地時曾發了十二大願。
  第一生佛平等願:成佛時,願自身光明照耀無邊世界,具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一切有情與我無異。
  第二開曉事業願:成佛時,願身如琉璃放大光明,開曉幽冥眾生,作諸事業。
  第三無盡資生願:成佛時,願能以無邊智慧方便,令眾生受用無盡,永無乏少。
  第四安立大道願:成佛時,願邪道者安立正道,小乘轉大乘。
  第五戒行清淨願:成佛時,願一切有情與我法中修行,具三聚淨;既使違犯,聞我名號還能清淨。
  第六諸根具足願:成佛時,願身體下劣、諸根不具、盲聾瘖?種種疾病有情,聞我名已,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有病苦。
  第七身心康樂願:成佛時,願身患重病有情,聞我名已,健康富樂乃至成佛。
  第八轉女成男願:成佛時,願厭惡女身有情,聞我名已,轉成男身,具大丈夫相。
  第九回邪歸正願:成佛時,願有情離外道魔網,出惡見稠林,修菩薩道乃至成佛。
  第十從縛得脫願:成佛時,願為王法制裁,身心受苦有情,聞我名已,痛苦解脫。
  第十一得妙飲食願:成佛時,願食心渴所逼有情,聞我名已,先得美食後餐法味。
  第十二得妙衣具願:成佛時,願寒冷無衣有情,聞我名已,先得上妙衣服,後具種種莊嚴具。
  十二大願體現了藥師如來的慈悲和偉大。他給予眾生所需要的一切:衣食、健康、娛樂、教育乃至未來的幸福。十二大願與彌陀四十八願顯然不同:彌陀願力是成就極樂國土的莊嚴殊勝,願眾生往生彼國;藥師願力則從有情現世利益出發,貧困的給予衣食,缺陷的令其完善,病患的加以救治,苦痛的施以安樂,邪道的引入正道,墮落的使其超升,從而令人類達到和樂生存的境地,難怪眾生有困難之時總要念藥師如來。

二、消災免難

  人活著總希望能平平安安的過日子,可有時難免出現災難:比如大自然的水災、火災、風災、地震、人為的戰爭、野獸的侵犯,以及來自幽冥的橫禍,種種不詳和災難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痛苦,此時,我們倘若能一心稱藥師如來名號,祈求藥師如來的加被,就能消災免難,逢凶化吉。
  1、救國土難:一個國家會面臨種種災難,諸如瘟疫流行、敵國侵逼、國內叛亂、星宿變怪、非時風雨、過時不雨等等。此時,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地誦念藥師如來名號,建立藥師法會,由此善根和藥師如來的本願力量,就能使國家安寧,風調雨順,穀稼成熟,一切惡相都不顯現。
  2、百怪出現難:有人夢中看到種種惡相,或有不詳的怪鳥突然聚集到家中,或者在房屋的住處出現巨響,驟然發生這些不詳的預兆,一定會讓我們忐忑不安。此時如果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藥師如來,惡夢惡相及諸不詳物都能隱沒。
  3、一切怖畏難:當水災、刀毒、懸險、惡象、獅子、虎狼、熊羆、毒蛇、蜈蚣、蚰蜒等怖畏現象出現在面前時,如能憶念藥師如來並恭敬供養,一切怖畏都能解脫。
  4、女人生產難:女人在臨產時要遭受極大苦痛,如能至心稱念藥師如來句號,禮贊供養,眾苦都能消除,而所生的孩子也能身分具足,相貌端正,見者歡喜,聰明伶俐,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人世間的災難都是我們的業力所感,業有共業和不共業。共業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如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痛苦;不共業則是唯有個人才能感受的。業由心造,然而,心既能造業也能改變業力,當災難將要來臨時,我們如能改變自己的心態,真誠懺悔,去惡修善,同時至心誦念藥師如來名號,依彼如來本願和功德的力量,就能消災免難;如果三業依然故我,既使誦念供養藥師如來,也是沒有用的。

三、除病延壽

  健康長壽是人人都希望的,但伴隨色身而來的生老病死任何人都不能倖免。有病就不能健康的生活,就面臨著死亡的威脅。面對這一切,我們該怎麼辦?求醫吃藥是一方面,但醫藥治病的能力非常有限,世上許多疑難雜症至今沒有妥善的解決之道,連最高明的醫生也束手無策。此時,我們就應該祈求藥師如來的加持,認真修習藥師法門。
  1、持咒治病:咒語是諸佛的秘密語言,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經曰:藥師如來為解除一切眾生痛苦,入“除滅一切眾生苦惱”三摩地,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宣說神咒。如果有人病了,在病人服用的藥食或淨水中,咒一百八遍,給病人服食,病患自然消除;而經常虔誠誦念此咒,還能免除種種病患,獲得健康長壽的果報。
  2、修延壽法:雖然人都有一死,但有人壽終正寢,有人意外橫死,所謂橫死是指那些因為特殊因緣而慘遭死亡的人。經中略舉了九種:一、有病不得治療或者治療失誤,病患一天天嚴重,終於導致死亡;二、被王法誅戮;三、喜歡獵獲鳥獸,賭博淫欲,嗜酒無度,被非人奪精氣死;四、焚死;五、溺死;六、惡獸噉食;七、墮入懸崖山谷;八、被毒藥、咒詛或起屍鬼中傷而死;九、餓死。對於這種種橫死的人,只要色身沒有遭到嚴重破壞,通過修延壽法,可以起死回生,延長壽命。病人生命垂危之時,雖然還臥在病榻上,神識已到閻王所在之處,平生所作業相一一現前。在這危急的時刻,病人的親屬、朋友如能為彼歸依藥師如來,修習藥師法門,經七日乃至四十九天,病人神識就能回到肉體上,如從夢中醒來。
  修延壽的儀式:為病者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辦理飲食資具供養比丘僧,晝夜六時禮拜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藥師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藥師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如大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彩幡,長四十九桀手,放雜類眾生四十九種,以此種種功德度過厄難。
  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佛教講因果,講業力,人的一生是由業力決定的,修習藥師法門又是怎麼改變命運?須知佛教雖講業力,但還講緣起,業力是建立在緣起的基礎上。修習藥師法門是通過自己真誠的懺悔和藥師如來的本願力,改變成熟業力的客觀條件,從而使惡業不再現前。

四、具足福德

  組成人生幸福有兩大因素:一者福德,一者智慧。一切生命中,唯有佛陀的福智二者都已徹底圓滿,而凡夫眾生總是或多或少有所欠缺。一個人缺少了福德勢必會活得很不自在,諸如事業不順利,所求不能得,這時就有必要修藥師法門。
  1、所求皆得:淨信男女供養藥師如來,造立形像,敷清淨座安處之,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處所;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服,對一切眾生起四無量心,利益安樂,念藥師如來本願功德,讀誦《藥師經》,思惟其義,學說開示。此人隨所樂求,諸如長壽、富饒、官位、男女等,一切都能得到。
  2、天神護持:受持讀誦《藥師經》,為他人學說開示、書寫、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華鬘、瓔珞、幡蓋、伎樂供養,用五色彩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安放四大天王及其眷屬,無量百萬天眾都來供養守護,使得經典流通之處無諸橫死,也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即使奪了也還得如故,身心安樂。又有十二藥叉大將,在聞佛說《藥師經》後,共同發願,盡形皈依三寶,作護法將,護持修習藥師法門者,使其解脫一切厄難,獲得種種利益。
  世間上總是苦多樂少,因為造成人生痛苦的條件很多:有來自現實世界,也有來自幽冥世界。現實的災難有時還可以防備或者躲避;冥冥中的侵犯卻是無法防治的。這就有必要修習藥師法門,取得護法神的護持,以諸佛菩薩及護法的力量去對治來自冥冥之中侵犯,自然是最好的策略。

五、遠離惡道

  六道中地獄、餓鬼、畜生是三惡道。在生死輪回的過程中,我們都隨著自己所造的業力或生天做人,或墮落地獄、餓鬼及畜生道。地獄飽受種種刑罰,畜生沒有自由,餓鬼饑渴難忍,這是多麼令人可怕的情形!一旦造了惡道的業因怎麼辦?修習藥師法門是挽救的辦法。
  1、由貪吝帶來的果報:有的眾生不辨善惡,一味慳貪吝嗇,不知佈施的果報,愚癡無智,儘管積集眾多資財,但捨不得佈施,看到有人向他乞討就不高興,迫不得已佈施時就像割肉般痛惜不已;對於積集的資財自身都捨不得受用,更何況父母妻兒及旁人。他們由於貪吝的緣故,命終必然要生到惡道之中。在惡趣中如能憶念藥師如來名號,就能很快轉生善道之中,並得宿命念,畏惡趣苦,從此不再貪吝,好行惠施,獲得福德。
  2、由毀戒見帶來的果報:有的眾生雖受學處而不能守持;有的雖能守戒但知見不正;有的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對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的雖具足多聞但有增上慢,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此這般將來都要墮入三惡道中。如能聽聞藥師如來名號,舍惡修善,就能不墮惡道。既使墮入惡趣之後,由藥師如來本願的力量,暫憶名號,命終也將生到人中,正見精進,善調意樂,持戒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漸次修習菩薩道,速得圓滿佛道。
  3、由嫉謗帶來的果報:有的眾生慳貪嫉妒,喜歡自贊毀他,結果墮入惡道中,長期遭受痛苦,隨後生到人間,作牛馬駝驢,恒被鞭撻,饑渴逼惱,即使得到人身,也生居下賤,作人奴婢而受他驅役,恒不自在。這類人如在過去世曾聽聞藥師如來名號,由此善因而憶念起藥師如來,至心皈依,就能依佛神力使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恒求勝法,破除煩惱,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學佛不但是為了現世的幸福,更為了生命的未來。眾生無始以來由貪嗔癡的力量而造下種種不善業因,誠如經中所說:眾生業力如有形相,則盡虛空不能容納,而業力一旦造作,“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此,每個眾生都面臨著墮入三惡道的可能。這些業力如要一一嘗還,生死豈有了期?而修習藥師法門,則可依賴藥師如來的願力,速脫惡道,早得人生,聽聞佛法,如理修行。所以說,藥師法門實在是截斷生死的捷徑。

六、往生淨土

  我們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充滿各種痛苦。佛陀既為我們指出了導致痛苦的根源,也告訴了我們解脫痛苦的方法,其中,有難行道也有易行道。難行道是純粹依賴自己的力量修行,以斷除煩惱來解脫生死,易行道是依靠佛菩薩的加被而遠離三界,這就是淨土法門。在《藥師經》中,佛陀告訴文殊師利菩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這是佛陀繼西方彌陀佛土之後,給我們介紹的又一佛國。
  1、修習藥師法門,能往生淨土。經曰: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善男信女,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複三月,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聽聞彌陀如來開示正法。假如能否往生未能確定,此時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持念,臨終時有文殊、觀音、大勢至、無盡意、寶檀、藥王、藥上、彌勒八大菩薩乘空而下,帶領你往生淨土,蓮花化生。
  東方淨土一向清淨,沒有女人及三惡道,更聽不到痛苦的音聲,世界琉璃為地,金繩分界為道,城牆宮殿等一切建築物都是七寶合成,和西方極樂世界一樣殊勝。國中有兩位大菩薩:一名日光遍照,一名月光遍照,居無量菩薩上首,次補佛處,繼承如來正法寶藏。眾生一旦往生彼國,就能得不退菩提,所以佛陀奉勸我們要發願往生東方淨土。
  2、修習藥師法門能成就人天果報。有的眾生雖然得聞藥師法門,但由於信心、願力和資糧不夠而不能往生,但能以此功德生到天上,享受天福;至天壽盡時,生到人間,或為轉輪聖王統領四方,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眾生修十善道;或投生到?帝利、婆羅門、居士家庭,財寶豐富、倉庫盈溢、相貌端嚴,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又女人若厭棄女身,至心誦念藥師如來名號,便能永遠不受女身,成就大丈夫相。
  綜上所述,說明修習藥師法門得到人世間所需要的一切。消災免難、除病延壽、具足福德,是人們現前所希望的;遠離惡道、往生淨土,則是人們對未來的願望。因此,在藥師法門中,無論是現世樂還是來世樂,乃至涅槃究竟樂全都具足。尤其是對現世樂的強調,可以改變人們認為佛教但重來世的錯誤看法。如果我們學習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並努力地依教奉行,人間淨土是一定能實現的。

發布日期:2010年3月1日上午 7:04p.m
資料來源:藥師琉璃光如來
作者:濟群法師
相關文章
聯絡處:
釋開寧 Seck Kai Ling
No.88,Jalan Faraday,Bukit Dumbar,11600 Jelutong,Pulau Pinang.
電話:604-6571625 傳真:604-6573672
部落格:http://junlingcom.blogspot.com/
電子郵件Email:seckkailing@gmail.com

2008-2016 馬來西亞檳城釋開寧 Malaysia Pulau Pinang Seck Kai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