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清明節的由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清明節的由來:春秋時代晉國大公子重耳遭奸人所害,被迫流亡國外。由於重耳平日頗關心百姓,因此流亡期間屢護臣民協助,忠臣介子推尤其盡心盡力照顧,甚至在飢寒交迫之時,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希望重耳日後能回國做一位勤政愛民的國君。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重掌政權,是為晉文公。他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幫助他的人,卻忘記了介子推,經旁人提醒才猛然想起,遂趕忙派人請介子推,惟介子推已和母親隱居深山,晉文公和臣子在山中找不到他,這時有人獻計放火燒山,以為介子推是有名的孝子,一定會背著母親跑出來。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仍不見介子推出現,火滅以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背著他母親,被燒死在一棵柳樹下。晉文公十分懊悔,頒令每年是日全國禁火寒食以紀念介子推,從此就有了寒食節。後來寒食節與日子接近的小節日融合,成為了今天的清明節。
  從故事中可見,重耳是個知恩圖報的人,雖然他大意遺忘了介子推,但當他想起其恩德後,馬上主動找他報恩。其實每個人自出生開始,即直接或間接地受過無數眾生的恩惠,故做人能知恩報恩非常重要。各方的恩我們都應該報,而芸芸眾生之中,父母生我育我,對我們恩德最大,最值得我們全力報答。佛陀也開示敬父母即同敬佛,孝親功德最大,相反不孝的惡業也是最大!我們可能受了陌生人的小小幫助便已連聲稱謝,但對最親近的父母,長期施與我們的大恩大德卻視而不見,豈非連重耳也不如?
最初人們於寒食節,僅是進行一些文娛性質的活動,唐宋以後才有了掃墓祭祖的習慣,令寒食節增添了慎終追遠的意義。然而,一般人以飲食、香燭、衣紙祭祀已舍報的父母,佛法認為這對他們是不受用的,因為他們早已轉生他趣;而對在生的父母,用金錢、物質作報答也是不究竟的方法。金錢和物質當然是有需要,但只可以在今生帶給父母短暫而浮淺的快樂,往往還會造成煩惱,而且對父母舍報之時及轉生之後毫無裨益。故事中的重耳,希望報恩卻適得其反,正是因為用了不正確的方法。
   從佛法的角度看,報父母恩的最佳方法,一方面是自己精進修行,一方面是父母在世時,引導其接觸佛法,止惡行善。若不能做到後者,也要經常代父母懺悔無始以來一切罪業;同時力行眾善,布施、放生、誦經持咒、禮佛念佛。不論父母在生與否,均回向彼等業障消除,得聞佛法。來生或得人身,或生淨土,究竟解脫。
  報父母恩是每年每天都要做的事,不過像清明節這些特別的日子,更能提醒我們應如是行,並反省改進做得不夠的地方。菩提學會亦將於本年五月啟建二十一日報恩法會,頂禮《梁皇寶懺》、《慈悲三昧水懺》、《淨土懺》及《淨土三經》各七永日。每一懺法均具足除障積資之要素,如今三懺合修,功德更為殊勝。希望大家都能藉此機緣,為自身、眷屬乃至一切有情淨業增福,植菩提種。

發布日期:2010年3月5日下午 8:39p.m
資料來源:不詳
相關文章
聯絡處:
釋開寧 Seck Kai Ling
No.88,Jalan Faraday,Bukit Dumbar,11600 Jelutong,Pulau Pinang.
電話:604-6571625 傳真:604-6573672
部落格:http://junlingcom.blogspot.com/
電子郵件Email:seckkailing@gmail.com

2008-2016 馬來西亞檳城釋開寧 Malaysia Pulau Pinang Seck Kai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