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為什麼佛教徒過清明節

  清明節是專為追思和祭拜亡者而設的傳統節日。自古,生者就是透過清明節對家中的祖先和亡者表示虔誠、恭敬和感恩,因此清明節在華人的傳統習俗和儀式當中占有一席之位。除了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清明節更落實了中國哲學家及聖人孔子於西元六世紀所提倡的孝道。清明節是落在冬至以後初春的第106天。人們會在當天前往祖先和亡者的墳墓或骨灰塔祭拜和打掃,同時以亡者的名字做供養。
  孔子與佛陀雖分別住在中國和印度,但兩者卻生存於同一個時代。孝道是兩者為促進社會和諧,共同提倡的教義。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已根深蒂固的融入華人社會體系,以致每個華人了知自己在清明節所應盡的義務,每年過清明節的傳統不曾間斷。清明節雖始於對亡者的祭拜和供養,生者也在亡者的墳前提出請求和感激亡者對生者所給予的祝福與保佑。

佛教與清明

  依佛教的說法,亡者因過去活著的時候種下的種種惡因緣,以致他們往生惡趣。那些因執著於財產和子女的亡者,因此轉生為不幸的眾生(布塔)。他們可能回到家中流連在門後,制造陰森的氣氛。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忙,透過為他們做功德,他們可以轉生善趣。佛教建議活著的親友做功德回向給亡者,可以幫他們減少痛苦。其實,《善生經》中有提到子女的義務就是時常做功德回向給已故的父母。因此,任何族群的佛教徒都可以在清明節追思懷念已故的祖先,並以亡者的名字做供養來幫助亡者。在《Tirokudda Sutta》中也提到生者心中的感激會促使他們以亡者的名字來做供養。
  “他給予我,並為我工作。他是我的親人、朋友和親密的人-因為如此想,生者為亡者做供養。”
  “那些慈悲的,因此,必然記得已故的親戚,並且以亡者的名字做供養。透過全心全意的功德回向,亡者將對做功德的活著的親屬感恩,並且祝福他們。”
  “那些已故者因為被記得和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感恩之心,心中將積極的對活著的親屬產生祝福。”

如何過清明節?

清明節,佛教徒可做下列事:
一、到置放祖先靈位的墳墓、骨灰塔等聖地做打掃和供養。
二、到寺廟為往生者做供養,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三、為亡者受戒(八或十戒),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四、拜訪老人院、殘障或智障者收容所、孤兒院,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五、為亡者做任何功德,並將功德回向給亡者。
願一切眾生快樂安詳!

發布日期:2010年3月5日下午 8:30p.m
資料來源:
文 : 新加坡佛教及巴利學院校長甘納拉瑪比丘(博士)
譯者 : 唯讀
相關文章
聯絡處:
釋開寧 Seck Kai Ling
No.88,Jalan Faraday,Bukit Dumbar,11600 Jelutong,Pulau Pinang.
電話:604-6571625 傳真:604-6573672
部落格:http://junlingcom.blogspot.com/
電子郵件Email:seckkailing@gmail.com

2008-2016 馬來西亞檳城釋開寧 Malaysia Pulau Pinang Seck Kai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