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時節又到來,在這個慎終追遠的日子裡,後人要如何祭拜、要擺些什麼供品,才能把心意傳達予先人?
星洲日報訪問了馬來西亞道教總會、馬來西亞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和新山異象基督教會,瞭解道教徒、佛教徒和基督教徒如何在清明節緬懷先人。
道教
講求心意和能力
馬來西亞道教總會副總會長黃旭鴻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說,道教徒在祭拜先人時,最重要的是講求心意和本身能力所及。
他說:“有人說燒越多的冥紙就越多回報、越受到保佑,這是不可能的;不管燒多少冥紙,供品是貴還是便宜,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黃旭鴻表示,中國道教徒在祭拜祖先時多數以齋料作為供品;本地道教徒的供品則分為素和葷。
他說,若教徒供奉素品,供品以乾的齋料居多;若供奉葷食,供品則是三牲。
供品中切勿有牛肉
他說:“供奉先人的齋料沒有特定限制,只要有5樣就可以了;三牲則是指雞肉、豬肉和魚,供品中切勿有牛肉。”
黃旭鴻表示供品中也少不了水果,本地道教徒通常供奉5種水果,每一種水果的數量可以從1粒到5粒,但是供奉的水果的總數量最好不要1粒。
不用瓜類楊桃和水蓊
他說:“雖然,供奉先人的水果沒有限制,可是道教徒較少用瓜類、楊桃和水蓊。據說瓜類代表不吉祥、楊桃傳說是與觀音有關,至於水蓊我就不清楚了。”
在香燭方面,黃旭鴻說,道教徒在祭拜先人時會先點燃一對蠟燭,請先人上位,然後再奉上3枝大香以示隆重,接下來的上香者則每人3枝香。
他說,上香次序從輩份最高至最小的;後人在焚化冥紙時得視蠟燭的長短而定,通常是在蠟燭快要燒完時,才是恰當的焚化冥紙的時間。
佛教
辦孝親報恩法會
星報記者也從馬來西亞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獲得佛教徒與清明節的相關資料。
在該份資料中,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表示佛教也重視懷恩報德,不僅是報父母生養的恩德,更要報三寶、師長長養慧命的恩德,一切眾生成就的恩德。
因此,寺院在清明節會有掃塔祭祖及超薦先遠考妣宗親的孝親報恩法會。
參與法會的信眾除了誦經向過往先人外,也有的藉此布施,或捐作建寺修塔、或慈善濟貧,或作清寒學子教育基金等,為父母先亡作諸功德,以求冥福。
佛教徒也將原有以三牲酒醴祭拜祖先之習改以香花水果代替;佛弟子者也會引導民眾投入文化、教育、公益事業中,將對親人的私愛擴大到每個人、將對親人執著愛戀之心布施給眾生。
燒冥紙表達生者心意
在該份資料中,星雲大師說,後人焚燒冥紙為的是要讓祖先在陰間的日子好過一點。
但是,他表示,佛教認為人死後將隨著生前累世所造的業力而轉生六道,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之間。所以,人死不一定是鬼;即使為鬼,其能享用的資具也要依他的福德而定。
他說:“如果是沒有福德者,再多的冥紙對他也沒有用;如果是有福德者,就算沒有冥紙也能得到供養。”
他表示,若為表達生者的心意,其實焚燒一點冥紙也無可厚非,只是把祖先認定為鬼,實在是大不敬。
基督教
攜鮮花掃墓
新山異象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劉寶雄說,本地的基督教徒在清明節這天也會去掃墓,不過他們只會攜帶一束鮮花。
他說,基督教徒通常先清理先人的墓地,然後一家人在墓前禱告,目的是感恩先人為後人所做的美好的一切而向神獻上感謝。
他表示,當禱告結束後,後人就會在墓前聊天,內容大多數是與父母在生時的教導、所留下的美好的事物有關。
星洲日報訪問了馬來西亞道教總會、馬來西亞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和新山異象基督教會,瞭解道教徒、佛教徒和基督教徒如何在清明節緬懷先人。
道教
講求心意和能力
馬來西亞道教總會副總會長黃旭鴻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說,道教徒在祭拜先人時,最重要的是講求心意和本身能力所及。
他說:“有人說燒越多的冥紙就越多回報、越受到保佑,這是不可能的;不管燒多少冥紙,供品是貴還是便宜,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黃旭鴻表示,中國道教徒在祭拜祖先時多數以齋料作為供品;本地道教徒的供品則分為素和葷。
他說,若教徒供奉素品,供品以乾的齋料居多;若供奉葷食,供品則是三牲。
供品中切勿有牛肉
他說:“供奉先人的齋料沒有特定限制,只要有5樣就可以了;三牲則是指雞肉、豬肉和魚,供品中切勿有牛肉。”
黃旭鴻表示供品中也少不了水果,本地道教徒通常供奉5種水果,每一種水果的數量可以從1粒到5粒,但是供奉的水果的總數量最好不要1粒。
不用瓜類楊桃和水蓊
他說:“雖然,供奉先人的水果沒有限制,可是道教徒較少用瓜類、楊桃和水蓊。據說瓜類代表不吉祥、楊桃傳說是與觀音有關,至於水蓊我就不清楚了。”
在香燭方面,黃旭鴻說,道教徒在祭拜先人時會先點燃一對蠟燭,請先人上位,然後再奉上3枝大香以示隆重,接下來的上香者則每人3枝香。
他說,上香次序從輩份最高至最小的;後人在焚化冥紙時得視蠟燭的長短而定,通常是在蠟燭快要燒完時,才是恰當的焚化冥紙的時間。
佛教
辦孝親報恩法會
星報記者也從馬來西亞佛光山新山禪淨中心,獲得佛教徒與清明節的相關資料。
在該份資料中,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表示佛教也重視懷恩報德,不僅是報父母生養的恩德,更要報三寶、師長長養慧命的恩德,一切眾生成就的恩德。
因此,寺院在清明節會有掃塔祭祖及超薦先遠考妣宗親的孝親報恩法會。
參與法會的信眾除了誦經向過往先人外,也有的藉此布施,或捐作建寺修塔、或慈善濟貧,或作清寒學子教育基金等,為父母先亡作諸功德,以求冥福。
佛教徒也將原有以三牲酒醴祭拜祖先之習改以香花水果代替;佛弟子者也會引導民眾投入文化、教育、公益事業中,將對親人的私愛擴大到每個人、將對親人執著愛戀之心布施給眾生。
燒冥紙表達生者心意
在該份資料中,星雲大師說,後人焚燒冥紙為的是要讓祖先在陰間的日子好過一點。
但是,他表示,佛教認為人死後將隨著生前累世所造的業力而轉生六道,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之間。所以,人死不一定是鬼;即使為鬼,其能享用的資具也要依他的福德而定。
他說:“如果是沒有福德者,再多的冥紙對他也沒有用;如果是有福德者,就算沒有冥紙也能得到供養。”
他表示,若為表達生者的心意,其實焚燒一點冥紙也無可厚非,只是把祖先認定為鬼,實在是大不敬。
基督教
攜鮮花掃墓
新山異象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劉寶雄說,本地的基督教徒在清明節這天也會去掃墓,不過他們只會攜帶一束鮮花。
他說,基督教徒通常先清理先人的墓地,然後一家人在墓前禱告,目的是感恩先人為後人所做的美好的一切而向神獻上感謝。
他表示,當禱告結束後,後人就會在墓前聊天,內容大多數是與父母在生時的教導、所留下的美好的事物有關。
他說:“家屬聊天時談到先人美好的一切都不是刻意的,可是大家就是會很自然地聊起。家中小輩也可從這些談話中,更瞭解先人的過去及對家人的影響。”
他表示,基督教強調的是對生人的安慰、對在世者的奉養,這一切勝過於親人死後風光大葬。
----------------------------------------------------------------------
你知道嗎?
祭祖春遊重要節日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節氣,也是掃墓祭祖和春遊的重要節日。按照陽曆算法,清明每年落在4月4日或5日。
宋朝以後,清明最重要的活動是掃墓,親族子孫到祖先墓前祭拜焚香,打掃墓園,表達慎終追遠之意。
他表示,基督教強調的是對生人的安慰、對在世者的奉養,這一切勝過於親人死後風光大葬。
----------------------------------------------------------------------
你知道嗎?
祭祖春遊重要節日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節氣,也是掃墓祭祖和春遊的重要節日。按照陽曆算法,清明每年落在4月4日或5日。
宋朝以後,清明最重要的活動是掃墓,親族子孫到祖先墓前祭拜焚香,打掃墓園,表達慎終追遠之意。
發布日期:2010年3月5日下午8:53p.m
發布日期:2008年3月26日晚上110:05p.m資料來源:星洲日報/大柔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