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學佛

  從信佛、學佛到出家,對我而言,是一個自然的發展。我的個性平淡,對於因緣,並不強求。因此我的學習過程是漸進的,但其中卻頗多使我不得不深思的。
  開始接觸佛教不久,我便發現對於佛法的研究、認識,有著一股在探求其他學問的未曾有過的熱誠,而我就如此自然的由其發展下去了。
  我學佛到出家而至於今日,弘法都一直是我主要的工作。也許可以說我是從學習照顧他人,指導學生中學佛的,因此我比較容易去了解佛友們的需求,也因此使我覺得寬大的胸懷,是學佛者在求上進時的必備條件。越能擴大心胸者,其學佛成就也就必然的越高,不只是利他工作上如此,自利的境界,亦復如此。
學佛者對於佛法的完整性之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初學佛者,總會對佛法教理的研究與實行;有著「知易行難」的感覺,但漸漸深入而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時,便會覺得正見的把握緣起法的完整、主體、多次元的體會,是更不容易的,而一個人如果已達到對緣起正見的完整把握的話,他的實踐功夫自然就會「水到渠成」,因此他會了解到「知難行易」的境界。而如果我們真的要把握緣起法的完整性,那就必項以深心、細心、定心的觀察、分析、思考,才有可能,因此上觀法門的運用便很重要了。但也必須二者雙定,止中有觀,觀中有止。從止中去提升觀的力量,從觀中去顯發智慧。在整個行持中,使正見與行持統一,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而獲得開悟。如此則思想與行動,理論與實行,完全融合一體,同時顯現、任運自然。
  禪修的功夫會比較偏重於個人的淨化,而身為學佛者,個人的淨化也只是修持中的一部分而已,若要完全發揮,那麼莊嚴淨土,建設淨土的使命,更是重要。而淨土必項建設在人間,人間固然充滿著許多煩惱與污濁,但身為其中的一分子,應有責任去淨化它;它越顯現得污濁,就越需要學佛者去淨化。佛教青年應有淨化人間,使人間成為淨土的宏願。
  佛法流傳至今,一直都與時代在前進,只是當學佛者忽略了其契理契機的雙重需要時,才會出現了或者變質,或者與時代脫節的現像,因此學佛者一方面須深入佛法的中心思想,一方面也需要關注時勢,了解當前思潮,才能契理契機的弘揚佛法。
  在此佛教已國際化的時代,各區佛教文化的交流,各種文化的交流,已是國際(世界)文化的現像,身為佛子,就應自覺到在整個局勢中所能扮演好的角色,努力去完成。
  我本身並無大志,只希望自己在佛法的弘揚工作上,不只在思想上的思考與傳達,也同時在修持方法與觀念上的指導方面,有能力去完成。

發布日期:2009年10月24日星期六上午 6:32a.m
資料來源:摘自《普門》127期)
注一:本篇原來無題,由編者代擬。
─────────────────────────────────
相關文章
聯絡處:
釋開寧 Seck Kai Ling
No.88,Jalan Faraday,Bukit Dumbar,11600 Jelutong,Pulau Pinang.
電話:604-6571625 傳真:604-6573672
部落格:http://junlingcom.blogspot.com/
電子郵件Email:seckkailing@gmail.com

2008-2016 馬來西亞檳城釋開寧 Malaysia Pulau Pinang Seck Kai Ling